易俗花蕾悄悄绽放,锦绣文华技压群芳

张萍,一个普普通通的易俗人,一个或许并未得到铁杆戏迷首肯的秦腔演员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和张萍初次见面是在2012年的春节,那年易俗社到我的老家秦安演出,正月的秦安依然是瑟瑟的寒风,一缕温暖的阳光让未上场的演员们得到些许温暖,纷纷出来感受阳光的温度,我的偶像东峰老师在热情的和戏迷们打招呼,真诚的笑容下是对观众的无比尊重,这时候旁边过来两个女演员,后来才知道,其中的一个就是秦小艳,另外一个就是参加文华奖秦腔大赛的张萍,易俗社人才辈出,名家云集,所以在我的意识里张萍无非就是个跑龙套的,只能演个宫娥丫鬟之类,没有把太多的目光投向她。

文华奖的舞台让我真正认识了张萍。

作为铁杆戏迷,每天一睁眼,总是先在网上看完文华奖秦腔大赛以后再去上班,由于对易俗社的钟爱,当看到张萍上场时,我心里为之兴奋,但是在我看来张萍的上场也只能是展示一下而已,至于文华奖可能与她无缘。初赛时张萍镇静大方,一段《杀生》动作干净利索,吹火技巧运用娴熟,当评委为她亮起五盏灯的时候,我暗暗的为易俗社喝彩,为张萍自豪。然而得到五盏灯的演员大有人在,所以在我看来这五盏灯并不代表什么,但是张萍在台上的一招一式已经让我看出了这个演员的表演风格:踏实、认真。而且也能看出她是个肯下功夫的演员。

复赛的《水淹泗州》让我眼前一亮,大吃一惊,没想到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演员竟然有如此之技艺,更让人感叹的是她的高难度技巧动作竟然无一失误,从上场到下场,她的每一个动作都力求精准的交代给观众,每一个动作都有着十足的把我,我开始暗暗的想,这个演员真是下了功夫了,此时我已经坚信张萍能在文华奖的总决赛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决赛的《阮玉屏》给了观众全新的感觉,如果说初赛的吹火和复赛的武打技巧都是技巧展示的话,那么决赛的《软玉屏》就是对人物内心的刻画,声情并茂的表演最终让张萍取得了总决赛的资格。

《锯大缸》对我来说是个全新的剧目,从来没有听过,更没有看过,看着看着我的眼眶润湿了,看着看着我泪如雨下,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我的心跳加速,生怕张萍那一连串高难度的技巧动作出现失误,她最终顺利的拿下了演出,当面对胜利的喜悦时,张萍依然保持着固有的笑容,张彩香老师的一句话我泪如雨下,“这场戏的背后肯定是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顿时我想到了自己当年求学的情景,想到了自己走在山路上,顶着骄阳,冒着风雨,手背冻得像馒头,耳朵冻得发痒的情景,与其说那些拼唱功的演员主要靠自己的天赋和“本钱”的话,张萍考得肯定是自己的执着与毅力,不难想象,她绽放的笑容背后是多少次的焦灼,多少次的汗水,多少次的泪水,多少次的坚持,当年高考的情景还在眼前,那一张令多少人羡慕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背后是一次次模拟的失败,面对一次次艰难的前行,面对对一道道生涩的数学题,恒心和毅力才换取了最终的成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文华奖已经过去了,但是张萍高大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脑海中,似乎一种莫名的动力一直在激励我向张萍看齐,向易俗社看齐。感谢易俗社,感谢你们把一场场精彩的演出呈现给观众,一代代易俗人高举时代大旗,用自己的坚毅品格抒写着秦腔事业的辉煌篇章,感谢张萍,感谢你让我产生共鸣,产生动力,张萍希望你能继续发扬风格,排出更好的作品,同时也希望各行各业像张萍一样的有着坚毅品格的人都能获得成功。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