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唱戏,戏也唱人

过去晋北这地方时兴晋剧团,每个县都有晋剧团。晋剧团走街串巷,到各个村子去唱戏。粮食丰收了,村子要请剧团来唱戏,成立学校了,也要请剧团来唱戏,逢年过节的时候呢,村子更要请剧团唱戏。剧团是县里办的,剧团里的人都开工资。改革开放以后,剧团就相继解散了,那些人就变成了没有职业的人。

没有职业不是也得生活吗?有的人就搭伴儿成立了鼓匠班子,谁家死了人,他们就去吹拉弹唱。晋北这地方死了人时兴吹鼓匠,几乎每个人死了,家里都要雇班鼓匠,说是给死人雇的,好像不雇鼓匠就不像话。鼓匠班子里的唢呐是主要乐器,其它乐器都跟着它来。他们吹吹打打,唱《光棍儿哭妻》、《小寡妇上坟》,也唱流行歌曲《今天是个好日子》什么的。周围的邻居们都围在灵棚周围听戏看热闹,有时候《十八摸》会唱得人们哇哇叫好。还有些剧团里的女人,她们没跟着鼓匠班子去谋生,她们去了哪里?她们去城市里当了戏女儿。有人在城市的这里那里,租一个过去的粮店或者是商店经营唱戏生意,有的大房子不知道过去是干什么用的,反正是某个单位黄了,房子就做了那种地方,人们管那种地方叫戏园子,进戏园子里去听戏的人大部分是退休老汉,有的老汉已经退休二三十年了,可他们还像上班一样天天去戏园子。人们说那些戏女儿过去都是晋剧团里的演员。她们在戏园子里唱戏,也唱歌。唱的时候,有的老汉就举起一只手,捏着一两块零钱,或者是三五块零钱,戏女儿就一边唱一边走到老汉面前去拿钱,拿钱的时候,不停唱。这样一来呢,戏女儿就不是像过去唱戏一样只在台上唱,而是在戏园子里走着唱。每个戏园子里都有好多戏女儿,戏女儿们都是挨排着唱,老汉们给钱也不是随便给,不是谁唱就给谁,老汉们分别喜欢给这个给那个,基本上是很固定的给自己喜欢的那么三两个戏女儿,就像过去人捧角儿似的。你可不要小看老汉们只给戏女儿一点零块钱,日子多了,也费钱呢。我听说有个老汉听戏听迷了,把自己的房子都卖了听戏了。

其实戏女儿呢,也挺辛苦,好像挣那点钱真是不容易。她们过去描眉画脸唱戏,没学会别的手艺,即便是有点手艺,又偏偏赶上了职工下岗的年代,哪个单位还顾得上要她们?她们为了养家糊口,也只能发挥自己那点特长,唱唱戏,在那些比自己大好几十岁的老汉面前卖个笑,笑的时候不太自然,就好像是冬天冻僵了脸,笑得不自然。她们心里可能并不舒服,她们过去在剧团里唱戏,那是很风光的事情,现在流落街巷了,好像就有点那个了。她们要生活,也要唱戏。

有一个女人,长着瘦高挑个子,五十多岁了看上去还没变成稀松的样子,还是挺苗条的样子。据说那个女人年轻时也在一个县份儿的晋剧团里唱戏,后来,她男人当了县委领导,男人就不叫她唱戏了。再后来呢,剧团解散了,那些唱戏的伙伴儿们就流落到了祖国各地。可那个女人总想唱两句,她时不时地就到公园里去,去看几个老汉坐在假山下吹拉弹唱。有一个吹唢呐的,有时候也吹笙,还有拉二胡的,也有拉板胡的,在那里自娱自乐。那个女人跟那几个老汉渐渐熟了,就让老汉们给她伴奏,她唱。她喜欢唱二人台,老汉们见她来了,就开始调弦,吱吱紐紐地调一会儿,就说,好了好了,你唱吧。

那个女人就唱开了:

维朋友不要维那大老汉

大老汉葛搓疤蛋不好看

维朋友就要维那大老汉

大老汉刮了胡子绵蛋蛋

维朋友不要维那大姑娘

大姑娘有心呀她没胆量

维朋友就要维那大姑娘

大姑娘到了晚上就想上天堂……

那个女人把周围的人唱得哈哈大笑。那唱词既贴近生活,又隐讳着秘密,怎么能不让人哈哈大笑?有时候,那个女人也唱戏,唱戏的时候呢,人们就还想让她唱二人台。她唱二人台,没有固定唱词,她说唱二人台就是现编现唱,想起什么唱什么,看见什么唱什么。

人唱戏,戏也唱人。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