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哈尼族的乐舞文化


 
  提起云南,人们总免不了赞叹其风光秀美、民族众多、民风淳淳,或者,总感觉云南充满神秘、令人神往。同时,也有人自然会联想到云南的烟草和富足的水果。其实,云南的普洱茶叶在很早以前便为世人所知并多见于记载。例如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就曾在其历史巨著《战争与和平》中多次提到此种茶;我国古代文学巨匠曹雪芹更是在其《红楼梦》中对普洱茶的色香味质等大加赞赏。据相关文献的记载,早在东汉时期云南土著民族就已开创了大量栽培茶树的历史。他们通过“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经缅甸、泰国、印度将普洱茶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地。时至今日,云南普洱茶仍旧誉满美、英、法、意、荷、德等20余个国家,以及新、马、泰、台、港、澳等地区,并被上述国家和地区称作“美容茶”、“减肥茶”、“益寿茶”而倍受青睐,因而曾在1989年荣获第九届世界食品汉的玉金冠奖。可您未必知晓,最早培植普洱茶并使其扬名海外的民族,就是自古以来就居住在哀牢山区、红河两岸及澜沧江流域的民族哈尼族。
 
  哈尼族是个历史久远的民族,在汉文史志中有关其先民“和尼”的记载远可见于《尚书禹贡》中。哈尼族不仅是个跨界而居的民族,同时也是中国西南、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分布较广的民族(中国约130万;缅甸约6万;泰国约4.5万;越南和老挝约各1万)之一。据今天的研究者推测,哈尼族与现在西南地区的许多少数民族一样,最早源于西北南迁的古羌人,他们的祖先约在公元七世纪就已定居在今哀牢山和无量山区一带。哈尼族的支系繁多,自称繁杂,其中“哈尼”、“和尼”、“豪尼”、“卡多”、“碧约”和“白宏”等支系的人口较多。哈尼族迄今无本民族的文字体系,且方言各异。哈尼族自古就是一个多神信仰及崇拜的民族,因而其文学艺术形式均较为多样,其民间口头文学尤为丰富,例如神话、传说、诗歌、故事、寓言等均独具其民族特色,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有创世史诗《奥色密色》等。哈尼族同时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哈尼人中最为流行的民歌有“拉巴”(亦称“哈巴”即叙事歌)、“阿基古”(山歌)、“然咪比”(婚嫁歌)及“莫还差”(祭祀歌)和“迷煞维”(丧葬歌)等;最为常见的民间乐器有三弦、四弦、巴乌、葫芦笙和口弦等;哈尼最为普及的民间舞有乐作、白伞、棕扇、鼓和得波措等。
 
  【白伞舞】(原名跳鼓舞)顾名思义,即用皮鼓伴奏、白伞作为道具的舞蹈,其主要流行在红河哈尼族乙车人的女性中。白伞舞一般均无固定的舞姿,通常是依舞者平时所喜爱的形体动作作为舞蹈的主要动作,例如扭动腰肢、晃动胯部、曲伸双腿、侧身移步等。与此同时,舞者还可不时地轮换左右手变换其打伞的姿态,并以古朴、清雅、和谐的动作来展示舞者身材的柔和曲线。白伞舞中最富吸引力的要算是乙车人那独具风韵的传统服饰了:白色的尖顶头罩、黑色的紧身上衣和短裤,脚蹬木屐,舞者腰部围系着夺目的银色片饰及螺铃。白伞舞的伴奏乐器一般有皮鼓和锣,但它们只充当固定低音和节奏的角色,因为在此基础上,舞者还需要用木屐踏出各种不同的变化节拍,并和着腰间的银铃所发出的声响,三者在音响上构成一种高度的谐和与统一。整套白伞舞可说风格独特、情韵别致。按照当地人的风俗习惯,白伞舞只在“苦扎口”和“仰阿纳”时欢跳。苦扎口汉意为六月年(大约在每年的6月24号前后,节期为34天),是红河哈尼族的传统节日。节日期间,各地通常需以村寨为单位杀牛祭祀“秋房”。祭祀完毕后,祭祀所用牛肉将被分发到各户,祭祀各自的祖先。节日期间,青年男女可聚集在一起举行荡秋千、摔交、狩猎等活动,并可尽情欢歌,直至通宵达旦。仰阿纳汉意为大休息,兼有祭山之意,现均作姑娘节(为每年农历4月属猴日这一天)。仰阿纳既是哈尼族娱乐休闲、交换物资(土特产品)的好日子,也是哈尼族乙车支系青年男女寻伴求友、谈情择偶的好日子。通常,一大早姑娘们便会头戴白布尖帽、手撑白伞地盛装外出,他(她)们或以情歌对唱来相互比试各自的聪明才智,或以白伞舞寓意族人的繁衍生息。
 
  【棕扇舞】是以棕榈叶作为道具的哈尼族祭祖仪式中的女子舞蹈。棕扇舞的特定动作不多,传统的跳法有单腿(跳跃、曲伸、颠动)和双腿(跳、跪、蹲)两种;手法通常有抱扇、绕扇、甩扇、抖扇几种。棕扇舞律动刚柔相济、富于弹性,起讫错落有致、姿态古朴自然,给人一种深沉的美感。关于为何要手持棕扇起舞,自古以来在哈尼人中就流传着白鹇鸟救活哈尼始祖的故事,该故事中说,为纪念这一段历史,因而棕扇寓意的是白鹇鸟的双翼,舞姿模仿的是白鹇鸟的步态举止和习性。棕扇舞的伴奏乐器一般为“梅琶”(一种用野姜叶卷成的小喇叭状乐器),此种乐器音质独特,略带伤感。
 
  【鼓舞】也是哈尼人中较为流行的一种男性舞蹈。芒鼓舞一般可分为“独查蹉”(单人舞)、“独阿蹉”(三人舞)、“苏独口瑟口”(二至四人舞)和“胡独普鲁蹉”(集体舞)几大类。虽然此类舞蹈在哈尼人中具有着各自不同的功用和区别(例如上述第一种和第二种是专供寨老和男性老人跳的舞;第三种则是乙车人所保留的两种鼓舞形式),但其舞蹈的常规动作却是大同小异的。鼓舞的队形排列通常为圆圈、横排和散点式三种;手部的动作简单,在击鼓时可较随意地做出耸动双肩夸张手腕和手掌等的动作;腿部的动作则相对较为复杂:单腿可分为跳、移、换、伸、曲几种套路;双腿则可分为下蹲、下跪、半蹲几种套路;腰部则多用晃、扭、弯等伸缩起伏的动作,使整个舞蹈富有弹性。芒鼓舞最令人难忘并时常令人叫绝的是舞者上下两人搭成的“架子”花队型,尤其是上下两人的巧妙、默契的配合,既给人一种娴熟柔美的感觉,又不失其原始粗犷的本质特征。
 
  综观哈尼族的民间乐舞,无一不反映出其极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及社会背景,同时也能反映出哈尼人的传统审美心理及其乡土民情,拥有并散发着浓郁的红河两岸的泥土芳香。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