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知识——秦汉书法

中国秦汉时代,汉字的变迁最为剧烈,大篆经过省改 而创造了小篆;隶书发展成熟;草书发展成章草;行书 和楷书也在萌芽,书法家也随之大量产生。文字的变化 和书法的成就,给以后书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秦汉书法留存今天的墨迹有帛书、简牍书,还有壁 画、陶瓶上的题字;其他实物资料有金属器铭文、石刻、 砖瓦、漆器等遗文,这些都是研究秦汉书法的重要资料。

秦代书法
小篆是秦代的官方文字。秦统一六国后,规定“书同文字”。小篆形体长方,用笔圆转,结构匀称, 笔势瘦劲俊逸,体态典雅宽舒,主要用于官方文书、刻石、刻符等。流传至今的秦代小篆作品,石刻有《泰山刻石》、《琅□台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相 传均为丞相李斯所书。《琅□台刻石》残存一面,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泰山刻石》残存10字,现在山东泰安, 都是典型的秦代小篆书法。其他刻石都为后代摹刻,已 失原貌。刻符有《阳陵虎符》,体势和刻石相同,圆润浑厚。秦代权、量、诏版刻的都是始皇和二世的诏书,文 字也是小篆,但由于刀刻和受当时民间书风的影响,风格&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