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史话
晋朝石刻
晋朝距汉时尚近,石刻多完好者,可供晋人深造,发展书学有良好的基础。可惜由于曹魏时已禁立碑。晋承袭曹魏禁碑之旧习,故亦下禁碑之令。其理由“妄媚死者增长虚伪,而浪费资财,为害其烈”为辞。故晋代遂向帖学发展,所立碑版不多。现在存留下来的晋碑廖若晨星,仅有:《郛休碑》、《任城太守孙夫人碑》、《齐太公吕望表》、《刘韬墓志》、《枳杨府君碑》、《爨宝子碑》、《好大王碑》、《王兴之夫妇墓志》等。
十六国碑刻,主要有《广武将军碑》,现在西安碑林。碑四面刻,前面刻碑文,碑阴及两侧刻部将姓名。隶书。正文十七行,行三十一字。碑阴二列,一侧二列,一侧八列。额隶书“立界山石祠”五字。碑阴、碑侧,则信手刻凿,有行书流便之意,奇志横生。康有为跋其为“北魏近新出土,以此为古雅第一。关中楷隶冠。”前秦石刻甚少,除《邓太尉祠碑》外,仅有此碑,故为人所珍视。《邓太尉祠碑》,此碑隶体已杂有楷法,书法亦佳,为苻秦碑刻代表作。北凉《沮渠安周造佛寺碑》,原碑藏于柏林国家博物院,二次世界大战被毁,仅存孤本拓本,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北凉传世书迹极少,故此刻极为珍贵。
晋之《爨宝子碑》与南朝宋之《爨龙颜碑》,皆汉魏书法之衍流,而此碑兼而有之,实属可贵。此碑又一明显的特点是,古今字和别体字颇多,这些结构字体之形成,能查出它的来龙去脉。此碑书法、书势很优美,颇具古质而今妍之志。
汉代碑刻
从书法发展来说,汉代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西汉尤其西汉初年(碑刻)书法,仍沿袭秦代的书法传统。现在可以看到西汉书迹有极少数的石刻(碑刻)。西汉的石刻,有《祝其卿坟坛刻石》、《上谷府卿坟坛刻石》、《群臣上寿刻石》、《鲁灵光殿址刻石》、《霍去病墓刻石》、《五凤二年刻石》、《麃孝禹刻石》,王莽时期的《莱子侯刻石》等,其笔划简直,属于没有波势的隶书。还有《鲁北陛石题字》等。这些西汉石刻中,有一部分为篆书,大多数是承袭秦代小篆的风格。其中《鲁孝王刻石》是篆书向隶书过渡的字体。
以上这些刻石的书体,基本上是方整的小篆,形成了汉篆体方、笔挺,结法密的特点。尤其是方折笔道,它是秦篆过渡到汉篆,以至汉隶的重大发展。尽管这些刻石的字数虽然不多,可是它是研究我国汉字字体演变的重要实物资料;同时,它的书法艺术成就很高,成为我国西汉隶书碑刻的代表作。
总之,到西汉时期,从以上所列举的一些刻石来看,有些为篆书刻石,可是已带有隶意。如《鲁北陛石题字》,其中的“月”字,虽为隶书,可是仍带有篆意。另外,西汉成帝以前的一些刻石中,其隶书和篆书并列使用,或者说是已参杂使用。可以从西汉的刻石中得到证实,如西汉《霍去病墓石刻》字,一石作“左司空”为篆书。可是,到了汉顺帝以后,汉隶已到了成熟的时期,秦隶便已绝迹。
这里必须交代清楚的是,到了汉朝,尤其是西汉初期,虽普遍使用隶书,可是也有用小篆的。《后汉书》光武记注说“汉制,帝之下书有:策书用篆书,三公罪免赐策,用隶书。”汉代的篆书石刻,传存于世的有赵王群臣上书,鲁王判治刻石,阳嘉四年刻石、祝其卿坟坛题字、上谷府卿坟坛题字、少宝神道阙、开母庙、是吾碑、建初残石、三公山碑以及汉魏诸碑额、如衡方碑额、孔彪碑额、韩仁铭碑额、白石神君碑额、张迁碑额、华山碑额等,魏三体石经里的小篆等,都是汉魏小篆的大本营。
碑在西汉时,极为罕有,欧阳修曾说:“至后汉以后,始有碑文,欲求前汉时碑碣,卒不可得。”到了后汉时突然大增,即到了东汉,隶书逐渐成熟。
可是,东汉前期的隶书碑刻和刻石,由于它是承袭了西汉末期的书风,所以其笔划无波势和有波势的两种风格并存。如东汉初年的《三老讳字忌日记》(东汉建武二十八年)和《开通褒斜道刻石》(东汉永平六年)。这两种石刻,虽是东汉时代的石刻,但由于它是属于东汉初期的刻石,所以与西汉时期的隶书相近,外形扁方,笔划简直,虽与篆书大不相同,但与西汉的隶书很是相似。到了东汉中期以后,由于当时树碑的风气很是盛行,石刻渐多。这时期的汉隶比起东汉初期,其点划波磔显明,已完全脱离了篆意,已变为纯粹的隶书了。到了东汉桓·灵帝(公元147~189年)隶书定型化,即汉隶已到了完全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汉碑的精华,包括笔法、结体、风韵和格调,是个大力加工更绚烂的时期。因而书法日趋精巧了,这种法书为森严的官定标准书体,成为汉隶的极盛时期。并且遗留下许多碑版,直至现在还陆续有所发现。
由于东汉树碑立传之风很是盛行,所以遗存的碑版为数最多,并最精湛。人们通常说的汉隶主要是这类碑版。在东汉隶书中著名的碑刻很多,见于著录者有三百种以上,现尚存者有一百七十余种。这种碑版书法多种多样,笔法互异,体态不一,风格亦不一,但都属成熟的隶书,成为后人学习的善本,其最具有代表性者亦相当多。倘按笔法来分,大致可分为方、圆笔道;倘按风格神韵,大致可分为五大流派:
(1)属于工整精细,法度森严一派的有《乙瑛碑》、《史晨前后碑》、《礼器碑》等,是隶书的正宗。
(2)属于飘逸秀丽,圆静多姿一派的有《曹全碑》、《孔庙碑》、《韩仁铭》等,这一派是汉隶的精品。
(3)属于风神纵逸,烂漫多姿一派的有《石
晋朝距汉时尚近,石刻多完好者,可供晋人深造,发展书学有良好的基础。可惜由于曹魏时已禁立碑。晋承袭曹魏禁碑之旧习,故亦下禁碑之令。其理由“妄媚死者增长虚伪,而浪费资财,为害其烈”为辞。故晋代遂向帖学发展,所立碑版不多。现在存留下来的晋碑廖若晨星,仅有:《郛休碑》、《任城太守孙夫人碑》、《齐太公吕望表》、《刘韬墓志》、《枳杨府君碑》、《爨宝子碑》、《好大王碑》、《王兴之夫妇墓志》等。
十六国碑刻,主要有《广武将军碑》,现在西安碑林。碑四面刻,前面刻碑文,碑阴及两侧刻部将姓名。隶书。正文十七行,行三十一字。碑阴二列,一侧二列,一侧八列。额隶书“立界山石祠”五字。碑阴、碑侧,则信手刻凿,有行书流便之意,奇志横生。康有为跋其为“北魏近新出土,以此为古雅第一。关中楷隶冠。”前秦石刻甚少,除《邓太尉祠碑》外,仅有此碑,故为人所珍视。《邓太尉祠碑》,此碑隶体已杂有楷法,书法亦佳,为苻秦碑刻代表作。北凉《沮渠安周造佛寺碑》,原碑藏于柏林国家博物院,二次世界大战被毁,仅存孤本拓本,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北凉传世书迹极少,故此刻极为珍贵。
晋之《爨宝子碑》与南朝宋之《爨龙颜碑》,皆汉魏书法之衍流,而此碑兼而有之,实属可贵。此碑又一明显的特点是,古今字和别体字颇多,这些结构字体之形成,能查出它的来龙去脉。此碑书法、书势很优美,颇具古质而今妍之志。
汉代碑刻
从书法发展来说,汉代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西汉尤其西汉初年(碑刻)书法,仍沿袭秦代的书法传统。现在可以看到西汉书迹有极少数的石刻(碑刻)。西汉的石刻,有《祝其卿坟坛刻石》、《上谷府卿坟坛刻石》、《群臣上寿刻石》、《鲁灵光殿址刻石》、《霍去病墓刻石》、《五凤二年刻石》、《麃孝禹刻石》,王莽时期的《莱子侯刻石》等,其笔划简直,属于没有波势的隶书。还有《鲁北陛石题字》等。这些西汉石刻中,有一部分为篆书,大多数是承袭秦代小篆的风格。其中《鲁孝王刻石》是篆书向隶书过渡的字体。
以上这些刻石的书体,基本上是方整的小篆,形成了汉篆体方、笔挺,结法密的特点。尤其是方折笔道,它是秦篆过渡到汉篆,以至汉隶的重大发展。尽管这些刻石的字数虽然不多,可是它是研究我国汉字字体演变的重要实物资料;同时,它的书法艺术成就很高,成为我国西汉隶书碑刻的代表作。
总之,到西汉时期,从以上所列举的一些刻石来看,有些为篆书刻石,可是已带有隶意。如《鲁北陛石题字》,其中的“月”字,虽为隶书,可是仍带有篆意。另外,西汉成帝以前的一些刻石中,其隶书和篆书并列使用,或者说是已参杂使用。可以从西汉的刻石中得到证实,如西汉《霍去病墓石刻》字,一石作“左司空”为篆书。可是,到了汉顺帝以后,汉隶已到了成熟的时期,秦隶便已绝迹。
这里必须交代清楚的是,到了汉朝,尤其是西汉初期,虽普遍使用隶书,可是也有用小篆的。《后汉书》光武记注说“汉制,帝之下书有:策书用篆书,三公罪免赐策,用隶书。”汉代的篆书石刻,传存于世的有赵王群臣上书,鲁王判治刻石,阳嘉四年刻石、祝其卿坟坛题字、上谷府卿坟坛题字、少宝神道阙、开母庙、是吾碑、建初残石、三公山碑以及汉魏诸碑额、如衡方碑额、孔彪碑额、韩仁铭碑额、白石神君碑额、张迁碑额、华山碑额等,魏三体石经里的小篆等,都是汉魏小篆的大本营。
碑在西汉时,极为罕有,欧阳修曾说:“至后汉以后,始有碑文,欲求前汉时碑碣,卒不可得。”到了后汉时突然大增,即到了东汉,隶书逐渐成熟。
可是,东汉前期的隶书碑刻和刻石,由于它是承袭了西汉末期的书风,所以其笔划无波势和有波势的两种风格并存。如东汉初年的《三老讳字忌日记》(东汉建武二十八年)和《开通褒斜道刻石》(东汉永平六年)。这两种石刻,虽是东汉时代的石刻,但由于它是属于东汉初期的刻石,所以与西汉时期的隶书相近,外形扁方,笔划简直,虽与篆书大不相同,但与西汉的隶书很是相似。到了东汉中期以后,由于当时树碑的风气很是盛行,石刻渐多。这时期的汉隶比起东汉初期,其点划波磔显明,已完全脱离了篆意,已变为纯粹的隶书了。到了东汉桓·灵帝(公元147~189年)隶书定型化,即汉隶已到了完全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汉碑的精华,包括笔法、结体、风韵和格调,是个大力加工更绚烂的时期。因而书法日趋精巧了,这种法书为森严的官定标准书体,成为汉隶的极盛时期。并且遗留下许多碑版,直至现在还陆续有所发现。
由于东汉树碑立传之风很是盛行,所以遗存的碑版为数最多,并最精湛。人们通常说的汉隶主要是这类碑版。在东汉隶书中著名的碑刻很多,见于著录者有三百种以上,现尚存者有一百七十余种。这种碑版书法多种多样,笔法互异,体态不一,风格亦不一,但都属成熟的隶书,成为后人学习的善本,其最具有代表性者亦相当多。倘按笔法来分,大致可分为方、圆笔道;倘按风格神韵,大致可分为五大流派:
(1)属于工整精细,法度森严一派的有《乙瑛碑》、《史晨前后碑》、《礼器碑》等,是隶书的正宗。
(2)属于飘逸秀丽,圆静多姿一派的有《曹全碑》、《孔庙碑》、《韩仁铭》等,这一派是汉隶的精品。
(3)属于风神纵逸,烂漫多姿一派的有《石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