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篆刻的兴起与发展一
作者:翟屯建
内容提要:徽派篆刻在中国文人篆刻史上始终是主流,但对徽派篆刻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章却没有。本文将徽派篆刻分为三个阶段,对徽派篆刻的兴起与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文章将徽派篆刻置于文人篆刻艺术发展历史的长河中加以考察,指出徽派篆刻是最早的篆刻流派。对一些徽派篆刻家的生卒年月、籍贯、事迹、艺术成就以及徽派篆刻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考证和研究,认为徽州考据学和徽商对徽派篆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关键词:徽派篆刻地位贡献
一、徽派篆刻地位的确立(1535—1643)
1.何震的崛起
何震(1535—1604),字主臣,一字长卿,号雪渔。休宁县前街人。周亮工《印人传》及今版《辞海》等工具书均载何震为婺源人,误。明嘉靖《婺源县志》没有何震的记载。按照志书生不立传的原则,嘉靖《婺源县志》不为何震立传,是可以理解的。但最接近何震生活年代的清康熙八年(1669)《婺源县志》,也没有何震的记载,这就不可理解了。直到晚清、民国时期的《婺源县志》才开始提到何震。1993年10月新编《婺源县志》则进一步明确何震是“婺源田坑人”。何震究竟是不是婺源人呢?就在何震去世后的第三年,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编纂的《休宁县志》明确记载:“何震,字长卿,号雪渔,邑前人。以高雅游名公卿间,工金石篆刻,海内图书出长卿手,争传之。”万历三十七年(1609)编纂的《歙志》亦载:“同时有休宁何震长卿,传文寿承一种,解散局束,旧章天趣超然,故是独造,且复出蓝。”康熙三十八年(1699)编纂的《徽州府志》对何震的休宁籍也予以确认:“何震,字长卿,号雪渔,休宁邑前人。工金石篆刻,海内图书出其手者,争传宝之。生平不刻佳石及镌人氏号,故及今流传尚不乏云。”
我们再从与何震有交往的当时人的文字中来加以考察。明万历时期的著名书法家祝世禄曾于万历十七年(1589)至二十三年(1595)在休宁任县令,同何震有一定交往。他在《梁千秋印隽序》中记载:“往余令海阳时,得主臣甚喜。及官秣陵,数与相习,所有印章,皆出其手。”休宁县始建于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初名休阳。吴永安元年(258),因吴主孙休讳,改休阳为海阳。晋太康元年(280),改海阳为休宁,遂沿用至今。海阳为休宁古称,古人写籍贯,亦喜用古称。如明末清初另一位篆刻名家胡正言为休宁人,其《印史初集》封面题签为《海阳胡氏印史初集》,衔名题“海阳胡正言曰从氏篆”可为佐证。何震逝世后二十余年,其私淑弟子程原、程朴摹其印作,成《忍草堂印选》
内容提要:徽派篆刻在中国文人篆刻史上始终是主流,但对徽派篆刻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章却没有。本文将徽派篆刻分为三个阶段,对徽派篆刻的兴起与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文章将徽派篆刻置于文人篆刻艺术发展历史的长河中加以考察,指出徽派篆刻是最早的篆刻流派。对一些徽派篆刻家的生卒年月、籍贯、事迹、艺术成就以及徽派篆刻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考证和研究,认为徽州考据学和徽商对徽派篆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关键词:徽派篆刻地位贡献
一、徽派篆刻地位的确立(1535—1643)
1.何震的崛起
何震(1535—1604),字主臣,一字长卿,号雪渔。休宁县前街人。周亮工《印人传》及今版《辞海》等工具书均载何震为婺源人,误。明嘉靖《婺源县志》没有何震的记载。按照志书生不立传的原则,嘉靖《婺源县志》不为何震立传,是可以理解的。但最接近何震生活年代的清康熙八年(1669)《婺源县志》,也没有何震的记载,这就不可理解了。直到晚清、民国时期的《婺源县志》才开始提到何震。1993年10月新编《婺源县志》则进一步明确何震是“婺源田坑人”。何震究竟是不是婺源人呢?就在何震去世后的第三年,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编纂的《休宁县志》明确记载:“何震,字长卿,号雪渔,邑前人。以高雅游名公卿间,工金石篆刻,海内图书出长卿手,争传之。”万历三十七年(1609)编纂的《歙志》亦载:“同时有休宁何震长卿,传文寿承一种,解散局束,旧章天趣超然,故是独造,且复出蓝。”康熙三十八年(1699)编纂的《徽州府志》对何震的休宁籍也予以确认:“何震,字长卿,号雪渔,休宁邑前人。工金石篆刻,海内图书出其手者,争传宝之。生平不刻佳石及镌人氏号,故及今流传尚不乏云。”
我们再从与何震有交往的当时人的文字中来加以考察。明万历时期的著名书法家祝世禄曾于万历十七年(1589)至二十三年(1595)在休宁任县令,同何震有一定交往。他在《梁千秋印隽序》中记载:“往余令海阳时,得主臣甚喜。及官秣陵,数与相习,所有印章,皆出其手。”休宁县始建于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初名休阳。吴永安元年(258),因吴主孙休讳,改休阳为海阳。晋太康元年(280),改海阳为休宁,遂沿用至今。海阳为休宁古称,古人写籍贯,亦喜用古称。如明末清初另一位篆刻名家胡正言为休宁人,其《印史初集》封面题签为《海阳胡氏印史初集》,衔名题“海阳胡正言曰从氏篆”可为佐证。何震逝世后二十余年,其私淑弟子程原、程朴摹其印作,成《忍草堂印选》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