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优秀剧目展演之黄梅戏《妹娃要过河》

受主办方委托,今天仍然组织了四十多名同学去观看演出,观后几乎所有同学对黄梅戏《妹娃要过河》的反响都特别好,有的同学喜欢这部戏浓郁的民族风情,有的喜欢这部戏撼人心扉的爱情故事,有的喜欢杨俊老师自然洒脱的唱腔风格等,虽然每个人审美的角度不同,但是对这部戏都有很强烈的认同感,我想这就应该是精品的魅力,360度去解读,每个角度都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内涵。

在这次调演中,有好几部都是张曼君导演的作品,比如之前的《晚雪》《花儿声声》,还有今天的《妹娃要过河》,通过观看这几部戏,很喜欢张曼君老师导演的风格,她习惯用一种诗意和浪漫主义的风格来诠释她所导的每部作品,带给人一种别样美的享受。纵观这几部戏,感觉张曼君导演的作品里,每个演员包括群众演员,应该都会特别累,因为在她的作品里,涉及太多的表演,不仅仅要具备一定的戏曲功底,而且还需要很多形体语言来展示。说到群众演员,在很多戏曲作品里,他们大部分都是作为一种陪衬或者作为一种仪式而存在的,并没有过多的台词和表演,所以有很多群众演员都游离在演出在之外,而在张曼君老师的作品里,一改群众演员仅作为陪衬之模式,充分调动群众演员的积极性,将群众演员的表演融入整个演出之内,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精彩。黄梅戏《妹娃要过河》同样以这种亦唱亦舞、群唱群舞的风格来阐释这部作品,尤其是对于黄梅戏这个剧种、更对于这种反映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显得更为的合适。通过大量的群唱群舞、对唱合唱,把土家族的民族风情展现的淋漓尽致,清新自然,风采独特。中国艺术研究院一位老师曾说过,导演风格化的形成也标志着其艺术成熟期的到来,张曼君导演显然通过大量的舞台导演实践,已然形成自己导演的风格,如果用一些词来形容其风格,我想独特别致、清新自然等这些词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黄梅戏《妹娃要过河》这部戏主要讲述了在家族的矛盾冲突下,土家族和客家两代人的感情纠葛,塑造了一位土家族姑娘阿朵勇于追求爱情和敢于打破家族束缚敢爱敢恨的形象。全剧以龙船调贯穿始终,以丝带作为情感意象,描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悲剧故事。实际上这部戏导演的着力点并不在于情节的发展,而是尽力通过一种浪漫主义的风格将这段故事呈现给观众,全剧重在抒情,用大量细腻的表演和动人的演唱来展示,再加上有杨俊老师这样的黄梅戏大家来出演,使这部戏分外的精彩。整部戏民族气息很浓,融入了大量的少数民族风情,比如毛里斯、推崖、哭嫁等,尤其是哭嫁一场,生动的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心理矛盾,细腻传神。不过单从情节上来讲,个人感觉前两场虽然重点在展现男女主人公爱情发展过程,但是对于两家的矛盾以及阿朵被嫁田家的入题较少;另外,阿朵母亲的性格转换不是很自然,尤其是在阿朵嫁娶一折中,姆妈几乎对于客家没什么怨恨了,缺少必要的铺陈和转换。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这部戏的主演杨俊老师,由于之前对于黄梅戏了解的不多,只是偶尔看过几次黄梅戏演出,对于杨俊老师的演唱风格更是知之甚少。通过今天这部戏,真正感受到了杨俊老师表演和演唱上的魅力。在这部戏里,她将一位活泼带有几分娇羞,善良中带有几分叛逆的形象刻画的生动传神,包括每个动作,每个表情都显得那么的动情。她的演唱高亢明亮,卓尔不群,确实不愧为当今黄梅戏的五朵金花之一。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