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汉剧《史碑鉴》今晚演出龙岩汉剧团20多年来上演的唯一一部古装汉剧

今晚,闽西汉剧《史碑鉴》将在龙岩人民会堂上演。作为一部严肃的新编历史剧,《史碑鉴》的剧本根据上世纪80年代的文本改编,本届艺术节上,是这部新剧首次对外公开演出,也是龙岩汉剧团20多年来上演的唯一一部古装汉剧。

《史碑鉴》展现人性光辉

昨日,记者来到龙岩汉剧团探班。团长肖干南说,《史碑鉴》是武平汉剧团与龙岩汉剧团于上世纪80年代共同创作的,原名《史碑案》,曾在1985年获得过省第16届戏剧会演剧本二等奖。

去年9月开始,剧团决定改编,在对原剧和史料重新分析与提炼,努力开掘更深刻的内涵后,经过五次修改,最终定稿为《史碑鉴》。
《史碑鉴》反映了南北朝时期,北魏战胜周边各国,统一黄河流域之后,支撑政权的两大营垒――太武帝拓跋焘代表的鲜卑族贵族利益集团与崔浩代表的汉族大士族利益阶层之间产生尖锐的利害冲突与权力争夺,以及在这一时期发生的历史巨案。

“我们想要的不是重现案件,而是希望通过剧中高允这个人物来展现人性光辉,希望人们透过这部剧以史为鉴。”肖团长介绍。

肖团长说,剧中的三位主人公,拓跋焘是一位性情剽悍而雄心勃勃的君王,欲以修史而平息庙堂之争;崔浩是一个居功自傲、怀有更大权力欲望的显贵,孜孜于实现士族统治的政治抱负,以致身陷囹圄;而高允则为追求实事求是的理想,在血腥的杀戮面前正直不阿,甚至不惜牺牲生命。
据了解,老剧新编的《史碑鉴》从本月2日开始先后彩排2场,得到专家与戏迷的赞赏。

龙岩汉剧团曾送49人外出学习

闽西汉剧属西皮、二黄声腔体系,旧称外江戏,亦称乱弹。清代乾隆年间,乱弹流入闽西后,不断吸收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于嘉庆年间逐步演化成闽西本地的地方戏曲剧种,20世纪30年代初定名为汉剧。20世纪50年代末,为与湖北汉剧相区别,正式改称为闽西汉剧。肖团长介绍,除闽西外,泉州、漳州等地的不少群众也对汉剧情有独钟。

上世纪90年代前,闽西汉剧十分活跃。后来,由于汉剧改革滞后,不适应市场需求,闽西汉剧市场急剧萎缩,目前,专业汉剧团仅剩龙岩汉剧团与武平汉剧团。
“目前龙岩汉剧团从编剧、导演到演员方面断层现象都很严重,尤其是演员青黄不接,缺行少当,中年层的演员、男演员更是严重缺乏。”肖干南说。

2006年,闽西汉剧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为解决龙岩汉剧人才缺乏问题,龙岩市投入500万元,分两批选送49名学生到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戏剧学院学习、训练,以求慢慢填补现在缺行少当的情况。

“因种种原因,20多年来,龙岩汉剧团都没有表演过古装汉剧了。”肖团长表示,对于《史碑鉴》,他非常期待,“希望它能成为闽西汉剧新的里程碑,成为汉剧复兴的希望。”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