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州市礼门寺业余评剧团
16日晚,深州市礼门寺村文体活动室内檀板阵阵,弦歌声声,一段《秦香莲》唱段拉开了活动的序幕,只见台上这些土生土长的农民,嗓音高亢激昂,嘹亮清脆,一招一式,颇具专业水准,不时博得满堂掌声、喝彩声,原来这是礼门寺业余评剧团在自由活动。
看到笔者来采访,支部书记李通海赶忙放下手中的鼓槌,热情地过来迎接。据李书记介绍,每周一、三、五,大家都要凑在一起唱上几段,他也是剧团的骨干,业余时间喜欢和大家“热闹”一会儿,每有演出或重要活动还要亲自扮角色。
礼门寺村是深州市深州镇的一个果树种植专业村,全村有5200多人,耕地6000多亩。同时,该村还是远近闻名的“文化村”,老调丝弦传唱百年之久。后来,评剧以其形式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郁等鲜明特点,广受群众青睐。上世纪90年代,该村广大戏迷爱好者成立了礼门寺业余评剧团。
剧团成立之初,全团仅有十几个人,但一无活动场地、二无演出设备等实际情况成为制约剧团发展的最大障碍。“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痴迷,对戏曲唱段的执著,让大家伙儿勇敢地面对困难,克服困难,逐渐将剧团发展壮大。”团长王进忠说。
为解决活动场地问题,大家就在家里活动,一家一天,轮流“坐庄”。剧团也得到了村“两委”的大力支持,村里整修 “大队部”时专门设置了文体活动室,供剧团活动使用。没有演出设备,村里也没有多余的财力支持,剧团就用演出获得的酬金购买服装、乐器等演出装备。
“二十多年了,剧团外出演出的酬金全部购买了演出装备,大家伙儿没往自己口袋里装过一分钱。”60多岁的副团长潘书正感慨地说。一些戏迷还自掏腰包购买了一些演出装备供演出使用,村民张金芳出资3000多元购买了3套板胡,张小包出资1700多元购买了二胡,支书李通海也出资2000多元购买了板鼓……
同时,唱戏没有谱也是他们面临的一大难题。为此,他们经过多方打听,利用老乡关系与石家庄评剧团(一团、青年团)建立了联系。于是,大家经常凑足车费,派代表赴石家庄抄写剧谱,还让他们看到了专业的表演,开阔了眼界。如今,有了电视机、VCD、电脑,他们就靠听带子、看光盘,一边摸索一边练习。几年来,他们编排出的大型评剧唱段就有《秦香莲》、《王二姐思夫》、《牧羊圈》、《珍珠衫》、《茶瓶记》等十几部。
大家的艰辛和汗水,让剧团日益壮大,知名度越来越高,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每年传统节庆日,都有很多人前来邀请,他们的足迹也遍布王家井、乔家屯、榆科等全市诸多乡镇。平时,马庄、杜家庄、旧州、北安庄等周边村的戏迷爱好者也常常过来,大家同台切磋,互相交流,非常惬意。
看到笔者来采访,支部书记李通海赶忙放下手中的鼓槌,热情地过来迎接。据李书记介绍,每周一、三、五,大家都要凑在一起唱上几段,他也是剧团的骨干,业余时间喜欢和大家“热闹”一会儿,每有演出或重要活动还要亲自扮角色。
礼门寺村是深州市深州镇的一个果树种植专业村,全村有5200多人,耕地6000多亩。同时,该村还是远近闻名的“文化村”,老调丝弦传唱百年之久。后来,评剧以其形式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郁等鲜明特点,广受群众青睐。上世纪90年代,该村广大戏迷爱好者成立了礼门寺业余评剧团。
剧团成立之初,全团仅有十几个人,但一无活动场地、二无演出设备等实际情况成为制约剧团发展的最大障碍。“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痴迷,对戏曲唱段的执著,让大家伙儿勇敢地面对困难,克服困难,逐渐将剧团发展壮大。”团长王进忠说。
为解决活动场地问题,大家就在家里活动,一家一天,轮流“坐庄”。剧团也得到了村“两委”的大力支持,村里整修 “大队部”时专门设置了文体活动室,供剧团活动使用。没有演出设备,村里也没有多余的财力支持,剧团就用演出获得的酬金购买服装、乐器等演出装备。
“二十多年了,剧团外出演出的酬金全部购买了演出装备,大家伙儿没往自己口袋里装过一分钱。”60多岁的副团长潘书正感慨地说。一些戏迷还自掏腰包购买了一些演出装备供演出使用,村民张金芳出资3000多元购买了3套板胡,张小包出资1700多元购买了二胡,支书李通海也出资2000多元购买了板鼓……
同时,唱戏没有谱也是他们面临的一大难题。为此,他们经过多方打听,利用老乡关系与石家庄评剧团(一团、青年团)建立了联系。于是,大家经常凑足车费,派代表赴石家庄抄写剧谱,还让他们看到了专业的表演,开阔了眼界。如今,有了电视机、VCD、电脑,他们就靠听带子、看光盘,一边摸索一边练习。几年来,他们编排出的大型评剧唱段就有《秦香莲》、《王二姐思夫》、《牧羊圈》、《珍珠衫》、《茶瓶记》等十几部。
大家的艰辛和汗水,让剧团日益壮大,知名度越来越高,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每年传统节庆日,都有很多人前来邀请,他们的足迹也遍布王家井、乔家屯、榆科等全市诸多乡镇。平时,马庄、杜家庄、旧州、北安庄等周边村的戏迷爱好者也常常过来,大家同台切磋,互相交流,非常惬意。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