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水沟里唱起皮影戏

锣鼓铙钹声声入耳,秦腔吼声响彻四方。初春时节,在偏远的秦安县西川镇水沟村里,来了一个清水县农民皮影戏演出队,他们为村民们带来了六天六夜的皮影戏演出,使村民们大饱眼福,过足了戏瘾。

皮影戏又称灯影戏或影子戏,以在强光照射下用兽皮刻制的人物、鸟兽、花木等,隔着亮布表演,是我省民间广为流传的戏曲之一。来自清水县白驼乡姚黄村皮影演出队、被人誉为姚把式的师傅告诉记者:“别小看了我们的皮影戏,虽然我在"亮子"上舞动的是平面影子,但加上我们的音乐和唱腔,喜可让人们心舒气爽,悲能催人泪下。小小的"亮子"上,可装下千军万马,能演绎人间悲欢。”

来到水沟村皮影戏表演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一个200多平米的场子和一间只有10多平米的简单戏台,戏台正对场子的一面放置着一个长2米,高1.5米左右的“亮子”,也就是一张装框的白布,“亮子”后吊着一个灯泡,就形成了简单的戏台。戏台里面的绳子左一根右一根钉在墙上,挂满了五花八门的皮影。敲锣的、打鼓的、吹奏的、表演的师傅都坐在里面。一串鞭炮声后,演出开始了,负责表演的姚师傅将皮影拿在手中在灯前两晃,音乐声、唱声便回响在山村的上空。唱到高潮处,演员们情绪起伏跌宕,或笑或泪盈满眶,如痴如醉。台前的观众则聚精会神地看着,随着剧情时喜时悲。村上的一位老文化人随口赞到:“真是演尽世间悲喜事,唱尽天下欢乐歌!”

皮影队姚把式告诉记者,他们每年都是从正月初五开始,利用农闲时节,从清水县乡村一直唱到秦安县农村,年年要唱两个多月。他说:“今年天气寒冷,有时演出气温达到零下十度左右,但当我们看到村民们喜悦的表情时,苦累就都忘了,只是一鼓劲儿地把戏演好。”当记者问到唱戏能挣多少钱时,他笑了笑说:“我们演出队仅五个人,唱一天戏每人就挣个五六十元,只求一宿一食,我们的目的不是为钱,只是希望将欢声笑语送给村民们。”

水沟村村书记王尚德告诉记者:“水沟村前些年是周围一带有名的贫困村,这几年村上引导农民想方设法发展苹果和花椒产业,全村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地提高,再加上有中央的好政策,村民们的生活是越过越红火,光景越过越踏实。物质生活上去了,精神生活少不了,也要跟着上去,今年皮影队的到来,填补了这一空缺,大家非常高兴,发自内心的感激皮影队!”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