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秋江》
川剧《秋江》是川剧中的精典剧目,其题材从明代昆曲《玉簪记》中的一折经反复改编创作发展而来。
《秋江》剧情十分简单:白云庵尼姑陈妙常正值青春妙龄,与来庵的青年书生潘必正相恋,被潘的姑母——老尼姑发觉。为拆散二人,老尼姑逼潘必正赴临安科考。潘未及与陈妙常话别即登程而去,妙常急急赶来,在江边雇舟追赶情郎。老艄翁古道热肠,诙谐风趣,陈妙常勇敢大胆,热烈纯情,二人在秋江上演出了一台饶富情味的妙剧,也完成了一幅移步换景的绝妙“秋江”图。
该剧的最大艺术特色在于一老一少演绎的精彩的戏曲舞蹈。整出戏除了老艄翁手中的一只桨,别无其他实物布景或道具,全凭人物精彩的舞蹈来串联和表现:从追赶到江边、船靠岸、系船桩、搭跳板、上船、撑船、拉船、解缆登船,到荡桨、漂流、船行江上,时而平稳,时而颠簸,时而疾,时而缓,一老一少,此起彼伏,亦庄亦谐,配合默契,一系列繁难动作通过丰富的戏曲舞蹈程式得到准确细腻、多姿多彩的表现,带给观众观赏戏曲所独有的审美愉悦。
欧阳予倩谈川剧《秋江》
在北京第一次看川剧《秋江》,是阳友鹤、周企何两位同志演的。一转眼这个戏就传遍了全国,带出外国也受到很大的欢迎。我看过不同剧种演绎的《秋江》,这次又看到周企何同志和和陈书舫同志的表演,觉得还是川剧演得比较好。
这个戏两个角色配搭得很有意思一个十八岁的道姑,一个七十六岁的艄翁。这里想顺便说明一下:道姑和尼姑不同之处就是前者留着头尖,后者剃光头,但在戏曲舞台上并没有什么分别,一样都是手执拂尘,头戴观音套,身着水田衣(就是用两色布拼成美纹的那件背心。原来水田衣又叫百家衣,是用从许多人家募化来的一块块小布拼凑成的! )道姑陈妙常和秀才播必正相爱,为老道姑潘必正的姑母看破,逼走潘必正。陈妙常得知,只身出走,雇船追赶。恰好遇到一个船夫,他是个富于幽默感、饶有风趣而心地善良的老人。他见一个妙龄绝色的道姑要去追一个青年男子,便成心和她开开玩笑。见她十分着急,他却故意慢腾腾地老不开船。对话很精炼,句句都引人发笑,但没有丝毫庸俗的低极趣味。陈妙常说有钱就能叫他走,他就说钱要得多。最初要三钱银子:给三钱,他又要六钱;给六钱,他又要九钱:给他九钱,他又说要装满一船灯草才能走。又说要回去吃饭;问他家有多远,他锐只有四十里,打雷都听得见。结果他并不要多的钱,妙常给他九钱银子,他还她六钱,只取三钱。这里他一方面反驳了陈妙常有钱就能叫他去的话,同时又显得他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并不见她着急便敲竹扛,也可见劳动人民应有的自尊心。
船开了,白发红颜,青山绿水构成图画。有人讲,这个戏的好处就在无论怎么看总是般在水上。但演员并不满足于这样,却努力在造出美的境界。诗的美,画的美,老艄翁也忍不住吟咏起来。周、陈二位演来极为自然。他们的动作纯熟、圆润,而节奏随着人物的感情不断有变化。每个动作都看得出明确的目的性,不是为舞蹈而舞蹈。老艄翁不必卖弄腰腿工夫,陈妙常也无需着急耍水袖、弄拂尘。一个摇着船,说说笑笑;一个面对江景,感怀身世,怀念情人。秋风送凉,水波起伏。一个悠闲自在,一个心急如火。演出来真切生动,看过后余味醇然,一气呵成,有珠走玉盘之妙。我有一首绝句为赠:“云掩柴门泪暗弹,樊笼冲破勇追潘。歌舞情态诗兼画,一曲秋江中外传。”
《秋江》剧情十分简单:白云庵尼姑陈妙常正值青春妙龄,与来庵的青年书生潘必正相恋,被潘的姑母——老尼姑发觉。为拆散二人,老尼姑逼潘必正赴临安科考。潘未及与陈妙常话别即登程而去,妙常急急赶来,在江边雇舟追赶情郎。老艄翁古道热肠,诙谐风趣,陈妙常勇敢大胆,热烈纯情,二人在秋江上演出了一台饶富情味的妙剧,也完成了一幅移步换景的绝妙“秋江”图。
该剧的最大艺术特色在于一老一少演绎的精彩的戏曲舞蹈。整出戏除了老艄翁手中的一只桨,别无其他实物布景或道具,全凭人物精彩的舞蹈来串联和表现:从追赶到江边、船靠岸、系船桩、搭跳板、上船、撑船、拉船、解缆登船,到荡桨、漂流、船行江上,时而平稳,时而颠簸,时而疾,时而缓,一老一少,此起彼伏,亦庄亦谐,配合默契,一系列繁难动作通过丰富的戏曲舞蹈程式得到准确细腻、多姿多彩的表现,带给观众观赏戏曲所独有的审美愉悦。
欧阳予倩谈川剧《秋江》
在北京第一次看川剧《秋江》,是阳友鹤、周企何两位同志演的。一转眼这个戏就传遍了全国,带出外国也受到很大的欢迎。我看过不同剧种演绎的《秋江》,这次又看到周企何同志和和陈书舫同志的表演,觉得还是川剧演得比较好。
这个戏两个角色配搭得很有意思一个十八岁的道姑,一个七十六岁的艄翁。这里想顺便说明一下:道姑和尼姑不同之处就是前者留着头尖,后者剃光头,但在戏曲舞台上并没有什么分别,一样都是手执拂尘,头戴观音套,身着水田衣(就是用两色布拼成美纹的那件背心。原来水田衣又叫百家衣,是用从许多人家募化来的一块块小布拼凑成的! )道姑陈妙常和秀才播必正相爱,为老道姑潘必正的姑母看破,逼走潘必正。陈妙常得知,只身出走,雇船追赶。恰好遇到一个船夫,他是个富于幽默感、饶有风趣而心地善良的老人。他见一个妙龄绝色的道姑要去追一个青年男子,便成心和她开开玩笑。见她十分着急,他却故意慢腾腾地老不开船。对话很精炼,句句都引人发笑,但没有丝毫庸俗的低极趣味。陈妙常说有钱就能叫他走,他就说钱要得多。最初要三钱银子:给三钱,他又要六钱;给六钱,他又要九钱:给他九钱,他又说要装满一船灯草才能走。又说要回去吃饭;问他家有多远,他锐只有四十里,打雷都听得见。结果他并不要多的钱,妙常给他九钱银子,他还她六钱,只取三钱。这里他一方面反驳了陈妙常有钱就能叫他去的话,同时又显得他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并不见她着急便敲竹扛,也可见劳动人民应有的自尊心。
船开了,白发红颜,青山绿水构成图画。有人讲,这个戏的好处就在无论怎么看总是般在水上。但演员并不满足于这样,却努力在造出美的境界。诗的美,画的美,老艄翁也忍不住吟咏起来。周、陈二位演来极为自然。他们的动作纯熟、圆润,而节奏随着人物的感情不断有变化。每个动作都看得出明确的目的性,不是为舞蹈而舞蹈。老艄翁不必卖弄腰腿工夫,陈妙常也无需着急耍水袖、弄拂尘。一个摇着船,说说笑笑;一个面对江景,感怀身世,怀念情人。秋风送凉,水波起伏。一个悠闲自在,一个心急如火。演出来真切生动,看过后余味醇然,一气呵成,有珠走玉盘之妙。我有一首绝句为赠:“云掩柴门泪暗弹,樊笼冲破勇追潘。歌舞情态诗兼画,一曲秋江中外传。”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