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开门排练戏迷热情围观

闵行华漕学校体育馆二楼篮球场,2月2日飘出了交响乐伴奏的沪剧唱段。

上海沪剧院30多名演员,为元宵节在逸夫舞台的《沪剧经典交响演唱会》在此开放排练,爱好沪剧的师生及社区居民慕名前来,将球场团团围住,不少人还不时跟着音乐轻声哼上几句。

对于大部分沪剧迷,幕后排练什么样,是个问号。“看,那是茅善玉!那是汪华忠!”舞台上浓墨重彩的偶像们,此刻就在眼前。华漕学校沪剧社的小朋友们听得更是分外入神。

来自爱博二村的罗阿姨说:“原来沪剧排练是这样的,真让我们长了见识,演员特别亲切、真实!我母亲等下也要来看,阿拉也和沪剧明星面对面了。”

篮球场中央按照正式演出舞台的大小划出一块排练区域。球场空间大,演员和乐手大都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一旁虽有3间装了空调的小休息室,但候场人员大多坐在周围的长凳和道具箱上,认真地看别人排练。国家一级演员汪华忠也在其中,“从艺50多年,很少经历这样的排练方式,它切切实实地拉近了沪剧和观众的距离。”

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表示,开门排练能够让观众们近距离感受到沪剧创排过程;这么多热情的观众来看,也有助于演员自我加压、练得更好。从专业排练厅搬到球场,沪剧团也克服了不少困难:“音响、道具都要临时过来搭建。体育馆有回声,也给演员的发声、辨音带来了一定难度。但今天我们剧院30多个演员一个没缺席,连许多退休老演员都来了。”

“把篮球场当排练厅,我印象中是第一次。排练让我们沪剧和老百姓真正做到了面对面,未来我们还会推出更多类似的尝试。”沪剧院副院长邵智星说。

寻根的自觉

对沪剧来说,脱下戏服、卸下戏妆,将排练现场毫无保留地展示给观众,不仅需要自信,更需要一点寻根的自觉。

脱胎于上海滩簧的沪剧本来自民间,今虽登堂入室列为国家非遗,但传承、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只有回到基层,在与老百姓的紧密贴合中找准衣食父母的口味,才能找到自己的根。同时,对惯于在舞台上接受观众席掌声的演员来说,在与老百姓面对面交流中获得的赞美更真实,也更可贵,而这,才是演员坚持艺术信念、将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强大动力。

如今,一些传统戏曲一头面临曲高和寡的尴尬,一头却是戏迷百姓感叹难见好戏。是在殿堂之上寂寞还是放下身段回归根植的大地?从这个意义上说,沪剧院的尝试值得借鉴——其实,传统戏曲理应以更开放的姿态跟观众更亲近。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