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玲在台湾戏曲学院演出豫剧《刘姥姥》

“不看《刘姥姥》,不知道王海玲如此俏皮可爱。”9月22日,在台湾戏曲学院演出豫剧《刘姥姥》后,被誉为台湾“豫剧皇后”的王海玲听到一名学生这样评价自己,十分开心,她说,作为一名戏曲演员,一定要让自己的戏路宽一些,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艺术生涯走得更远。

从8岁登台表演开始,王海玲与豫剧结下了不解之缘。她14岁首次挑大梁主演《花木兰》,从此名声大噪,至今已从艺52年。谈起从艺经历,王海玲说,自己生长在高雄左营眷村,豫剧队正好在家附近,机缘巧合入团学艺,再加上自己学过芭蕾,舞蹈基础很扎实,在恩师的教导下,一步步成为台湾豫剧的领军人物。

王海玲所说的恩师就是豫剧大家张岫云。张岫云是河南安阳人,她成立的海军陆战队飞马豫剧队1953年赴台,开豫剧入台的先河。谈起恩师,王海玲十分感慨,她说,张岫云老师不仅教会我们发声、表演,更教会了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肩上的责任,如何挚爱从事的职业。“恩师的教导,我一直铭记于心不敢忘却。”

从1997年开始,王海玲一直与河南的豫剧界保持交流。会说一口标准河南话的王海玲表示,河南的艺术家很幸福,不仅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且戏迷非常多,演出市场相当大。不过,王海玲也认为,豫剧的观众大部分是中老年人,吸引年轻观众是当务之急。

王海玲所在的台湾豫剧团经常会排一些适合年轻人口味的新戏。她说,我们的观众不只是河南人,而且演出市场种类繁多,一旦没有变化,观众就不买账,因此豫剧必须创新。比如我们排演的《钱要搬家》、《威尼斯商人》等剧目形式新颖,就很受年轻人欢迎。

近年来,随着两岸不断地进行文化交流、联排新戏,王海玲深感获益很多。她说,当年张岫云老师带到台湾的豫剧只有《穆桂英挂帅》、《秦雪梅吊孝》等老本子,参加演出的大多是票友。如今两岸交流多了,剧目也多了,互相学习让豫剧事业越来越红火。目前来自河南的左奇伟、崔燕帮台湾豫剧团打造的《花嫁巫娘》已经日渐成熟,还要到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演出。
请登录会员阅读全文。转载时请注明:来自 /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