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潮剧再尽微力是我最大心愿——与广东潮剧院名誉院长姚璇秋一席谈

认识姚璇秋的人,都说她是一位不慕虚荣、不施粉黛、衣着朴实、平易近人的平民化艺术家。她的谦逊与她的成就有着强烈的反差,和她相处,时时都能感受到她朴实而谦逊的平民化风格,以及而由此产生的一股极强的亲和力。由于工和的关系,笔者与姚璇秋(以下简称“姚”)时有联系。近日,她从广州抵汕头后,我们又一起聊天,当然,主题还是离不开她的潮剧,离不开她的晚年生活。

虽然你是一位艺术家,但从来没把自己放在比一般人高一点的位置。人们称赞你是一位平民化艺术家,一点架子都没有。你如何看待别人的评价?

姚:和谐是现代最时髦的话题,和谐其实和和气、和睦、和蔼有联系。一个社会的和谐、是由和气、和睦、和蔼等等组成的。人与人之间多一点和气、和睦、和谒,社会才能真正的和谐。我从来不自视高人一等,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演员,从一个小城镇走出来,成长为一名新中国的潮剧演员。50多年来,同志们的关心和支持,使我终身难忘。在我碰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同志们给我鼓励和呵护;在我取得成绩的时候,同志们给我鼓掌和鲜花。潮剧是综合艺术,几十年来,数不清多少幕后英为我奠基,没有大家的支持,我只能一无所成,因此,我没有资格可以高高在上,更不会做高高在上的人。

“人生七十古来稀”,你今年已过七旬了,这是一个本该安享晚年的年龄,可是人们却经常在新闻传媒上搜索到你走南闯北的身影。比如《南方日报》、《汕头日报》、广东电视台、汕头电视台等经常有你参加活动的报道。难道你不向往平静、悠闲的晚年生活?

姚:几十年来,我为了心中的潮剧而离家庭。现在,我很想晚年陪陪老伴,回报老伴的一片深情。可是,我此生相许给老伴,也相许给潮剧,有生之年能为潮剧再尽一点微力,是我最大的心愿,再苦再累也觉得心甜。

前段时间你出了一碟“音配像”的专辑,大家的评价很高。

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的很多作品中,除了《苏六娘》和《荔镜记》拍摄成电影外,其它的都只有录音。面对历史的遗憾和现实的需求,我不想停留在无济于事的空发浩叹,更不可漠然视之,我希望在还能身体力行的时候,通过音配像技术手段,给我自己的作品“音配像”,复原、重现我早年的舞台效果,抢救濒临失传的优秀剧目。如果能完成这项抢救性的工程,我想我对潮剧事业也是一大贡献。但这并不是我个人独力所能及的事,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合。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我将会对我的部分录音作品,如《江姐》、《万山红》等音配相,将其作为一项文化传承工程来完成。

听说你最近出任一家民营潮剧团的艺术顾问,并专程从广州赶到该剧团的排练现场,为青年演员言传身教,提高他们的演艺水平。

姚:只要是对潮剧的利的事,我都会尽责尽力去做好,这是我心中一个永恒的信念,所以去扶持一个诞生不到1周年的股份制潮剧团的成长,我责无旁贷,何况“海艺”是我的家乡——澄海的产物,我更是义不容辞。

大家都知道你的家广州,但很少人知道你们的生活,请谈谈这方面的情况,让关心你的戏迷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快乐生活。

姚:我的先生曾青是广东省话剧院的灯光设计师,我的事业离不开老曾的支持,他是我事业的坚强后盾。我经常往返于广州与汕头之间,时常把老曾一个人“丢”在家里,有时候心里总是过意不去。有一次,我搬出一些音像资料,开玩笑对老曾说:“想我的时候就看我演出的潮剧吧。老曾果真如此。后来,他学会了电脑,我把我表演的一些片段剪接成一片片VCD,说是可以更直接、更快捷地看到我。当然,我回到广州,我们就一起去公园活动,或是逛街、购物、做饭等等。儿子和媳妇都跟我们住在一起,每到晚上他们下班归来,家里就热闹多了。

你与嫂嫂、知名女小生陈瑜不但情胜手足,而且成为瀚百舞台的最佳搭档,几十年来你们谱写了一首首温馨感人的亲情曲。

姚:人的一生如白驹过隙,首先要为生活营造一片融融的亲情。缘份使我和陈瑜成为姑嫂,这份亲情是世间注定了的,我们彼此都很珍惜。在汕头有我生活的第二港湾,那就是哥哥的家。每当我回到这个家,就地得到哥嫂无微不至的关心。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的到来常常会打乱他们的生活节奏,但哥嫂无怨无悔,总是默默无言地支持着我。再加上戏缘,我与嫂嫂同台演过了《井边会》、《梅亭雪》、《花园订约》等,成为共同献身潮剧事业的莫逆之交。应该说,舞台上的默契正是来自生活的默契。

时下,振兴潮剧的呼声很高,你对潮剧的前景怎样看?

姚:潮剧与其它地方剧种一样都是中化民族和特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有着各自的传统和特有的表演形式,又拥有各自的观众群。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受冷遇的现状,并不是潮剧本身造成的,而是各种娱乐活动的冲击带来的,还有一些其它复杂的原因。但是我对潮剧的未来始终充满信心,只要通过各方的努力,潮剧就一定会走出困境,重放异彩。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06/4/5

相关链接

网络戏迷评说平民艺术家

……原以为名人出行,应该带着三二个戴墨镜的高大保镖,前呼和浩特后拥的,下车后就踏上高贵的红地毯,施施然而来。谁知一见面我不禁哑然失笑,暗笑自己看时下那些电影明星出场多了想当然!

我不禁在心里感叹老师的平淡:这分明跟在市场买菜的普通老太太一般无二!脸上不着脂粉,普通的妆扮,挎着一只小巧的手提包,在几年年轻女孩子的陪同下踏着下午和煦的阳光,神采奕奕地静静走了进来……

作为名人,作为潮剧艺术的代表人物,姚老师并没有一点的恃才自傲和盛气凌人,相反却是以一颗纯朴挚诚的心平淡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包括功名利禄!姚老师对潮剧骨子里的热爱很快地从她的神态表露了出来。

一面之缘,三言两语,一个纯朴平淡善良而又热爱潮剧事业的普通老太形象从此留在我的脑海里,也让我知道以的的漫漫人生路该怎么去走好!

(搞自“侉龙乘凤”的《初识姚璇秋》)
……在去年11月份广东省第四届艺术节上当时还在外地工作的我特地赶到广东友谊剧院观看潮剧的参赛剧目《德政碑》。到达后离开场还有一点时间,我到后台找某演员拿票,却见一位气质优雅的长者刚好与我要找的演员在一起。她身着一件纯红的丝绒上衣,戴着一副眼镜,平静斯文得如一株不争春色的幽兰。也许是她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以致即使不施粉黛不着华装,我还是一眼认出她——姚璇秋。

……演出结束后,远远地看见合完照后的姚先生独自一个人走出戏院。……虽然姚先生的健康状况还不错,但毕竟是年近古稀的老人啊,在这样的一个寒冬的深夜就这样独自一个人回家,连个伴儿都没有。姚先生的要敬之处在于,虽贵为一代艺术家,却没有要什么特殊的优待,轻轻地走了,就如她轻轻地来,仿佛早已习惯了这种形式的做法。

(摘自jenky的《相逢就在灯火阑珊处——姚璇秋印象素描》)

我国戏剧家田汉赠诗

争说多情黄五娘,璇秋乌水各芬芳。

湖边细柳迎环佩,江上名桥走凤凰。

法曲久曾传海国,潮音今已动宫墙。
难忘花落波清夜,荡气回肠听“扫窗”。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