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与美国妞

很经典的时刻,却是在一座古色古香的小礼堂里实现的。那是安徽再芬黄梅戏院的折子戏专场,地点是南大校园,观众是一群学生,还有我们这些受邀者。当然,受邀人中也有特殊者,就是美国学者罗玛丽。

黄梅戏叫戏其实没有多少年份,旧时还叫黄梅调或采茶戏,属于“劳动人民”行列。黄梅戏就是在当下也是“低调”,人家五大剧种中,京剧、越剧、评剧、豫剧都是叫“剧”,唯有黄梅戏还只能是“戏”,可见地位在“下里巴人”中,尽管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但这样的地位却从没有提高过。

地位不高,不代表没有观众,黄梅戏受欢迎的程度,绝不亚于那些“国剧”。这从当晚座无虚席和热烈的掌声中得到了验证。演出者选择了一些耳熟能详的段子,不仅有推广的作用,也有着回顾经典的用意。

再说来自美国的罗玛丽,她拿着美国政府的钱,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那就是研究城市和诗歌的方方面面。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为了中国城市与文化的发展。当然,这是我猜想的,不是老美的官方说法。我认为美国人也愿意听。反正,罗玛丽确实也是让人羡慕,年纪不大,却能享受到美帝国主义的“好处”。

学者的罗玛丽说着流利的中文,对什么都有些好奇,比如,为什么叫再芬黄梅戏院,我身边的某著名制片人耐心地解释,语调舒缓,生怕人家听不懂。

“再芬是个人名,是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也就是说,这个剧团是用她的名字命名的。”

“黄梅戏是中国传统的戏剧一种,发源于安徽安庆,有点像你们的歌剧。”

“折子戏是指今天演出的不是完整的一出戏,只是从当中节选出的一段。”

罗玛丽一直在点头,不知道这样“理论”的说法听没有听懂,反正她表现出的神态似乎是听懂了。

几场折子戏中,《女驸马》中吴美莲的经典演绎,《戏牡丹》中的牡丹机智俏皮,《打豆腐》中小六的风趣幽默,都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些来听戏的学生,也不由自主地沉浸在纯纯的美好之中。罗玛丽只是竖着耳朵,听没有听懂不敢说,但神情却很庄重,如小学生听老师讲课的样子。好在旁边的电子屏上,还有中文的字幕,这让她收益匪浅,两只眼睛从舞台中心不时移到旁边的电子屏幕上。

一场演出下来,我估计最累的或许就是她了。

黄梅戏的优点就是好听,较之于其它剧种,那种圆润和甜美独一无二,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听着这样的唱腔,都能感悟出些什么来。

演出是在不知不觉中结束的,被邀请的几位文艺界人士都觉得演出很是精彩。罗玛丽更是赞不绝口,“真谢谢你们邀请我来,太有意思了”,我不知道这“意思”是什么意思,但这样的很民族化的场面,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说,恐怕很少见过,这或许就是她的“意思”。

出门的时候,有人问罗玛丽,你来中国需要兼职吗,“兼职,什么意思?”,她似乎不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就是需不需要打工?”,这次她听懂了,“不,我们美国政府不准这样做”,罗玛丽坚决地说。

2013年10月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