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话剧之风貌

  话剧指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话剧虽然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但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话剧本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缺一不可。中国话剧经过上百年的融合、改造、创新,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成为中国现代的民族话剧。
 

浅析中国话剧之风貌
 

  匡时济世的艺术

  中国文人素有“文以载道”的思想观念,因此,戏剧从来不是唯美的产物。特别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一些有志之士急欲拯救斯民于水火之中,把它拿来运用和作为一种武器,就带有匡时济世的目的;“五四”时期,之所以掀起模仿易卜生的浪潮,是因为其“敢于攻击社会,敢于独战多数”的战斗精神。到了三四十年代,田汉、夏衍等倡导的“普罗列塔利亚”戏剧、左翼戏剧、国防戏剧直到抗战戏剧,都被赋予特定历史阶段的革命的民族的政治色彩。

  话剧借鉴的传统

  20世纪初以来,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以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为代表;给中国话剧以深刻的影响,中国话剧在历史上从来不是封闭、排他的,而具有开放的度量。20世纪二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两度西潮”便是突出的时期。如20世纪30年代曹禺的创作,深受20年代新思潮的影响,比较鲜明地体现了中国话剧开放性的特点,他是以现实主义作为主体而有机地融进其它多种美学因素,达到一种深层次的结合,留下了人们称之为“诗化现实主义”的不朽剧作。

  民族化的道路

  中国话剧虽然是一种外来的艺术样式,但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进行了探索民族化的创造,它塑造了民族的性格,传递了民族的精神、民族的魂魄。焦菊隐等具有深厚传统文学、戏曲修养的艺术家,实践着戏曲传统美学与话剧固有美学的嫁接,用于表现近代生活;同时,面对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美学和民族传统美学的碰撞,学习了民族传统艺术、特别是向戏曲艺术。因此,话剧民族化的实验表明,以其独特的民族艺术特色和魅力,使作品具有民族风格与民族气派。

  诗意的戏剧精神

  中国是一个诗歌比较发达的国家。剧与诗的结合或者说话剧诗化的美好倾向,是中国话剧在艺术上的突出特色。浪漫派的戏剧创作,如田汉、郭沫若等是代表。他们都是浪漫主义的诗人,这自然使他们很容易把诗切入戏剧。这种诗化倾向,自然同接受西方浪漫主义的影响有关,但不可忽视接受民族的艺术精神、民族戏曲的质素融入其中,形成了中国放剧的诗化倾向。

  一位诗人说:假如戏剧没有脊梁,就难以塑造项天立地的中华山魂;假如戏剧没有热血,就难以塑造澎湃万里的中国海魂。戏剧,有了自己的灵魂,才能走进人们的心灵深处,才能塑造出我们的民族之魂!而中国话剧艺术也势必将在中国传统文化新格局中更加更加繁荣与发展!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