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皮影戏展现超强生命力

“没想到今天又见到如此精彩的演出。”日前,岳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邓清泉在岳阳市平江县长寿镇收集皮影戏资料时,一出原汁原味的传统皮影戏表演让他很动容。“平江皮影戏让岳阳市民间艺术充满了神奇色彩。”他说。

皮影戏明末清初从浏阳市传入平江县,并迅速遍及城乡的各个角落。近年来,随着娱乐方式的多样化,许多传统民间艺术面临生存难题,但因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其他一些民间艺术没落时,皮影戏仍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

皮影戏队伍遍及各乡镇

李绪先是平江皮影戏的传承人,最近他很忙。刚在长寿镇九岭村表演完,又接到万丰村吴姓大家族的邀请,稍稍休息几天后,他就要挨家挨户地连续表演40多个晚上。“下半年生意好,一天可演12本戏。”72岁高龄的李绪先精神爽朗,聊起皮影戏,他如数家珍。当问及老人这么大岁数了还坚持从事皮影戏表演,身体是否吃得消时,老人回答很干脆:“我们唱戏的当然身体好,不然怎么唱,哈哈!”

按照平江县的民俗,凡是春天农忙前,村民都会到庙里的菩萨前许愿,祈求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秋季如果收成不错,村民便会请皮影戏班子来庆祝,给菩萨“还愿”。“平时有的人家结婚生子、为老人祝寿、盖了新房子……也会请我们去演。”李绪先介绍,皮影戏在平江县十分流行,有的人家来了重要客人,也要请皮影戏班子到家中热闹一番,方显主人的好客之情。


今年50多岁的方顺利从事皮影戏表演已有数十年了,他对皮影戏有着深厚感情。“从事皮影戏表演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为家里增加一点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在平江县众多的民间艺术门类中,皮影戏是当地保存较好的民间艺术之一。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钟四海告诉记者,目前平江县有100多支皮影戏队伍,遍及各乡镇,表演人员近300人。

懂得欣赏皮影戏的人不多
平江人称皮影戏为“影戏”,它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制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皮影戏是门综合艺术,艺人必须具备打、吹、拉、提戏菩萨、唱、制作影人等各方面的专业技能,其行当角色同巴陵戏、湘剧相似,分生、旦、净、末、丑,声腔分为秦腔、唢呐腔两大类。“现在观看皮影戏的人,除了一些老人外,其他人都是在凑热闹,真正懂得欣赏皮影戏的人已不多。”李绪先感叹道,因为考虑到少有人看,他们常会将一出戏压缩到1小时以内。

李绪先回忆,早些年皮影戏在民间很火爆,皮影戏表演者一年唱到头,很少停演。“尽管那时演出场次多,但我们在同一个地方从来不演重复节目。”李绪先说,那时艺人们根据历史演义、民间故事、乡土轶事不断创编新戏,许多艺人都自诩“连唱三年不唱重戏”。1984年,经过相关部门的整理与统计,平江县流传的皮影戏剧目共有1280个,分喜剧、悲剧和正剧,演法分本戏、折子戏和连台戏。

“现在演《三国演义》、《封神榜》这样的连台戏,还能吸引不少观众。”李绪先谈起目前的现状尴尬地说。

皮影戏班子的成员很少,一般为3人至5人,演出道具容易搬运,舞台是用竹子架起来的,演出场地也不受限制,小庙门前、农舍堂屋大门外等都可搭台。据李绪先介绍,按照当地的行价,演一场皮影戏的价钱在200元左右,但为了节省开支,现在他们多数只有3人表演。

目前戏班里的表演者多半是七十岁左右的老人,年轻人很少。李绪先有4个徒弟,其中两个已转行。“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学这个。”

让更多人喜欢皮影戏

如何在传承中创新,顺应文化市场经济发展,让更多人喜欢皮影戏,是目前平江县相关部门亟待解决的课题。

1996年,李绪先创作的皮影戏节目《金扣记》参加湖南省皮影调演获得银奖。1999年,中央电视台《农村文化巡访》将李绪先皮影队拍成专题,平江皮影戏艺术进入到现代传媒电视屏幕。2012年,平江皮影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平江皮影戏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此次观看皮影戏,勾起了许多儿时的回忆,也有些新认识。”平生第三次看皮影戏的邓清泉说,平江皮影戏的“影人”都是艺人们手工制作的,他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给予艺人精神上和经费上的支持与鼓励,多开展调研活动,将这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下去。

钟四海说,在保护平江皮影戏的过程中,最大难题是皮影戏传承后继无人。明年,平江县相关部门将开设皮影戏培训班,通过政策优惠,鼓励年轻人参与进来,提高皮影戏的质量,继承和发扬民间文化艺术瑰宝。

如今,在梅仙镇,一些皮影队在锣鼓、唢呐的打击乐基础上加入变声乐,还使用音响、电子屏等现代流行元素,丰富了皮影戏的内涵。

平江县民间艺人在制作皮影戏道具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