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化作绕指柔——趣谈潮州琵琶
潮汕有句俗话“三弦琵琶筝,锄头粪箕筐”,这是潮汕人文精神的生动概括,走上田头调弦线,放下锄头弹细乐,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并重。三弦、琵琶、筝均为弹拨乐器,至今仍为潮汕人所喜爱,这里先介绍潮州琵琶。
阳刚豪放的底气
“琵琶”的出处,汉代刘熙《释名》有“推手前曰琵,引手却曰琶”记载。历史上琵琶曾经是弹拨乐器的总称,唐代才专指具有梨形共鸣箱的曲项琵琶。现在的琵琶约在公元四世纪传入中国,至清代初叶分为南北两派。潮州琵琶属南派琵琶,约在南北朝传入。也许由于昭君出塞、赵五娘弹唱等故事深入人心,人们总习惯把琵琶跟女性连在一起。其实恰好相反,琵琶是最具阳刚性格的一种传统乐器,擅长表现明快刚烈的乐曲,如《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海青拿天鹅》等武套琵琶曲,气势磅礴。前人论苏东坡豪放词作,也有“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之比拟。
轻盈柔润的风韵
不过在以精细人文著称的潮汕,潮州琵琶也不例外,它秉承南派琵琶神韵,取天地之灵秀,以轻盈柔润见长。传统潮州琵琶,用横抱或斜抱式,有别于北派“琵琶半遮面”的直抱式。长度比北派短,共鸣箱与音量均略小,可能是为适应南方人体型而定。轮指以下出轮为主,由小指开始发力,继而无名指、中指、食指,最后用拇指挑,发力细微,音色柔润;有别于北派主要用上出轮,由食指开始,继而中指、无名指、小指,最后用拇指挑,发力集中,音色明亮。弦线用丝弦,近年第一线(子线)为防止易断改用尼龙弦;而北派多用钢弦,后期用钢丝尼龙弦。定调上,定F调,即潮乐四孔弦;北派则定D调。音位为四相十品,用七音律排列;如今全国通用的北派琵琶为六相二十四品,用十二平均律排列。建国后,潮州琵琶逐渐汲取北派琵琶演奏科学、适应性广等优点,以直抱式为主,下出轮与上出轮并用。目前潮汕部分演出团体也使用北派琵琶弹奏,只是对个别音位,以及潮乐特有的双音、泛音、分弦、企六催等奏法,尚存在不足或无法使用等欠缺。
无声不可入乐
“轻拢慢捻抹复挑”,琵琶拥有多变的指法,这是其主要魅力所在。通常我们会对右手五指快速出指,用轮指奏出一个点状式连续音印象深刻,其实除了这个招牌式亮相,琵琶还有许多指法,可以奏出连续音、弹性音、音色变化音、和弦音等,它们以灵活多变的排列组合,汇组成套,构成多层次的音色。还可以用一些特殊技巧,模拟自然界声响或打击乐,可谓“无声不可入乐”,就此而言,琵琶堪称最具“后现代的”传统乐器。
潮州琵琶广泛应用于潮州弦乐曲、细乐演奏等,以合奏为主。独奏曲有琵琶名家徐涤生创作的《念奴娇》《风雷雨》,潮乐理论家郑诗敏与琵琶演奏家陈松达合作编创的《昭君怨》等。演奏方式上,笔者了解到的中唱《弦诗十大套》中《锦上添花》以琵琶领奏,“华夏正声”《淡定清商》的《大八板》以琵琶为主、筝为辅合奏,较有特色。
潮州琵琶加入潮剧乐队,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随后逐步取代了传统伴奏乐器秦琴(梅花秦)。以合奏为主,少数乐段也有例外。如电影《刘明珠》,当刘明珠向张忠询问晋京历险,向贺妈妈探询枫树坡惨况时,背景音乐均以琵琶主奏,着力刻画人物内心的不安。中唱《屠夫状元》,党凤英唱“女儿家常怀他日想”一段,以琵琶、小三弦伴奏,纤巧贴心。汕头电台版《逼上梁山》“风雪山神庙”,以琵琶独奏表现雪花之轻盈,四野之萧索。抱琵琶入戏者,则有《秦香莲》的“寿堂卖唱”,《丝路花雨》英娘的“手抱琵琶奏宫商”,《美人泪》冯香罗的“独抱琵琶,心随弦歌出宫廷”等。
铿锵激越,原为琵琶本色,但潮州琵琶“化百炼钢为绕指柔”,这是南派琵琶的迤逦风情,更是“种田如绣花”的潮汕人细腻雅致的又一写照。
阳刚豪放的底气
“琵琶”的出处,汉代刘熙《释名》有“推手前曰琵,引手却曰琶”记载。历史上琵琶曾经是弹拨乐器的总称,唐代才专指具有梨形共鸣箱的曲项琵琶。现在的琵琶约在公元四世纪传入中国,至清代初叶分为南北两派。潮州琵琶属南派琵琶,约在南北朝传入。也许由于昭君出塞、赵五娘弹唱等故事深入人心,人们总习惯把琵琶跟女性连在一起。其实恰好相反,琵琶是最具阳刚性格的一种传统乐器,擅长表现明快刚烈的乐曲,如《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海青拿天鹅》等武套琵琶曲,气势磅礴。前人论苏东坡豪放词作,也有“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之比拟。
轻盈柔润的风韵
不过在以精细人文著称的潮汕,潮州琵琶也不例外,它秉承南派琵琶神韵,取天地之灵秀,以轻盈柔润见长。传统潮州琵琶,用横抱或斜抱式,有别于北派“琵琶半遮面”的直抱式。长度比北派短,共鸣箱与音量均略小,可能是为适应南方人体型而定。轮指以下出轮为主,由小指开始发力,继而无名指、中指、食指,最后用拇指挑,发力细微,音色柔润;有别于北派主要用上出轮,由食指开始,继而中指、无名指、小指,最后用拇指挑,发力集中,音色明亮。弦线用丝弦,近年第一线(子线)为防止易断改用尼龙弦;而北派多用钢弦,后期用钢丝尼龙弦。定调上,定F调,即潮乐四孔弦;北派则定D调。音位为四相十品,用七音律排列;如今全国通用的北派琵琶为六相二十四品,用十二平均律排列。建国后,潮州琵琶逐渐汲取北派琵琶演奏科学、适应性广等优点,以直抱式为主,下出轮与上出轮并用。目前潮汕部分演出团体也使用北派琵琶弹奏,只是对个别音位,以及潮乐特有的双音、泛音、分弦、企六催等奏法,尚存在不足或无法使用等欠缺。
无声不可入乐
“轻拢慢捻抹复挑”,琵琶拥有多变的指法,这是其主要魅力所在。通常我们会对右手五指快速出指,用轮指奏出一个点状式连续音印象深刻,其实除了这个招牌式亮相,琵琶还有许多指法,可以奏出连续音、弹性音、音色变化音、和弦音等,它们以灵活多变的排列组合,汇组成套,构成多层次的音色。还可以用一些特殊技巧,模拟自然界声响或打击乐,可谓“无声不可入乐”,就此而言,琵琶堪称最具“后现代的”传统乐器。
潮州琵琶广泛应用于潮州弦乐曲、细乐演奏等,以合奏为主。独奏曲有琵琶名家徐涤生创作的《念奴娇》《风雷雨》,潮乐理论家郑诗敏与琵琶演奏家陈松达合作编创的《昭君怨》等。演奏方式上,笔者了解到的中唱《弦诗十大套》中《锦上添花》以琵琶领奏,“华夏正声”《淡定清商》的《大八板》以琵琶为主、筝为辅合奏,较有特色。
潮州琵琶加入潮剧乐队,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随后逐步取代了传统伴奏乐器秦琴(梅花秦)。以合奏为主,少数乐段也有例外。如电影《刘明珠》,当刘明珠向张忠询问晋京历险,向贺妈妈探询枫树坡惨况时,背景音乐均以琵琶主奏,着力刻画人物内心的不安。中唱《屠夫状元》,党凤英唱“女儿家常怀他日想”一段,以琵琶、小三弦伴奏,纤巧贴心。汕头电台版《逼上梁山》“风雪山神庙”,以琵琶独奏表现雪花之轻盈,四野之萧索。抱琵琶入戏者,则有《秦香莲》的“寿堂卖唱”,《丝路花雨》英娘的“手抱琵琶奏宫商”,《美人泪》冯香罗的“独抱琵琶,心随弦歌出宫廷”等。
铿锵激越,原为琵琶本色,但潮州琵琶“化百炼钢为绕指柔”,这是南派琵琶的迤逦风情,更是“种田如绣花”的潮汕人细腻雅致的又一写照。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