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的基本认识
沙龙主持人:丁飞
参加活动人员:全体综合组成员
地点:支部活动室
主要内容:
一、关于竹笛的历史
乐器名称:笛子
别称雅号:竹笛;横笛;"横吹"
应用谱号:低音谱号,不移调记谱。
结构组成:是一根比手指略粗的长管,上面开有若干小孔。 常见的六孔竹制 膜孙笛 由笛头、吹孔(1个)、膜孔 (1个)、音孔(6个)、后出音孔(1个)、 前出 音孔(2个,又名筒音)和笛尾组成。
使用材质:笛身一般为竹制。笛膜(演奏时贴于膜孔处的一个小薄片)一般用嫩芦苇杆中的内膜制成。
乐器特色:属于木管乐器家族中的吹孔膜鸣乐器类。是典型的中国民族乐器。据传说,笛子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笛子的表现力十分丰富,可演奏出连音断音、颤音和滑音等色彩性音符;还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 无论演奏舒缓、平和的旋律,还是演奏急促、跳跃的旋律,其独到之 处都可从中领略。此外,笛子还擅长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把听众带入鸟语花香或高山流水的意境之中。
从1971年新生的"口笛"(又名俞氏笛)到1977年浙江河姆渡出土的 "骨哨"、"骨笛",人们惊奇地发现二者之间竟有如此的相似.而这个相似却走过了七千多年的历程.笛子在这七千多年历程中的沿革和发展不由令世界惊叹:中国竹笛艺术是如此地魂丽多姿.历代文人曾为它写下了无数美妙的诗篇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促杜工部潸然肠断,使喻成龙鬓发成霜.
近年来,随着中国考古的发现:首先是浙江河姆渡出七千年前的骨哨,骨笛;美国华侨收藏的战国时期七个按孔横吹的铜笛;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初(公元前433年)曾候乙墓中的两支横吹的笛;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公元168年)中两支横吹笛;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墓(汉初期)一支用二节竹制成的七个按音孔横吹的笛.这些文物虽是凤毛麟角,但都是中国竹笛鼻祖有力的见证.从而推翻了原史料中记载为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把笛子传入中国的说法.
中国竹笛的种类及名称极为丰富多彩.如以形制为名:饰龙谓: "龙头笛".乐师在皇帝面前将双手交叉作拱手之意来演奏谓:叉手笛;以尺寸为名的如截竹一尺八寸的洞箫渭:"尺八".唐代传入到日本仍谓"尺八".我国福建南中常用的洞箫即为"尺八";以典故为名如:汉代音乐家蔡邕,拆"柯亭"第十六根竹制笛,其音色优美,后人赞好笛子谓:"柯亭笛".《史记》记载伍子胥曾吹箫乞食于吴市中,后人谓"子胥箫"。;以材料为名,如:"铜笛"、"铁笛"、"玉笛"、"鹰笛"、 "猿臂笛"等顾名思义,以取材而得名;以地域为名如:四川姜笛的"姜笛"、广西侗族的"侗笛";以剧种为名的如:昆曲的"曲笛"、梆子戏的"梆笛"、雅乐中的"雅笛"、能乐的"能笛"等等。由于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十分丰富,在此不能一一例举。 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发音动人、婉回。古人谓"荡涤之声", 故笛子原名为“涤”,日本至今还保留有"涤笛",后演变为如今的笛。笛子是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多用于独奏,也可参与合奏。笛子实际上是一类乐器的通称,如果从音高上分类,笛子一般分为曲笛 (笛身较为粗长,音高较低,音色醇厚,多分布于中国南方)、梆笛(笛身较为细短,音高较高,音色清亮,多用于中国北方各戏种)和中笛(形状、发音特点介于曲笛和梆笛之间)。
在强盛的唐朝也是竹笛的兴旺时期,笛曲丰富,人材辈出,随着唐朝歌舞音乐和大曲的盛行,出现了许多盛名的演奏家,如李暮、孙梦秀、 尤承恩、许云封等一代神笛.汉代和晋代的马融、蔡邕、桓尹、绿株等演奏家. 曲目有《武溪深》、《落梅花》、《梅花三弄》、《紫云回》、《云州曲》等,遗憾的是历代众多的笛曲却没有谱子能留传下来,就现在演奏《梅花三弄》即晋代桓尹的笛曲,也只能从古琴谱的《梅花三弄》中去翻版演奏了.
滔滔江河,滚滚长江.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竹笛再次掘起,更放异彩.以北派冯子存、刘管乐,南派赵松庭、陆春龄为代表的南、北二派笛风均以深厚的民间音乐功底谱写及改编了一大批笛曲,为以后几十年的笛曲和笛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笛子的发展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长江后浪推前浪,到了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人材辈出无穷。无论从演奏技法和曲目更是脱颖、创新,使笛子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并逐渐摆脱了南、北之分的概念。乐曲的内容从强调地方风格到追求意境的刻画, 广泛吸取其它艺术品种及姐妹乐器的技法而融汇贯通,大大丰富了笛子本身的表现力,1991年朱践耳先生为竹笛和22件弦乐器而作的室内交响乐《第四交响曲》荣获瑞士玛丽.何塞皇后国际交响乐大赛奖.国外评赞为"具有如此奇妙的音响及不可替代的民族性",可见中国竹笛的可容性及它的广泛性正以它那不可抗拒的能量走向世界。
二、笛子的基础教程
怎样吹响笛子呢?
很简单,只要能吹响“笔套“这个简单的小玩意儿,您就已有足够的天份来学笛子了!现在,请先相信自己, 再配合以下说明及方法要领,吹笛是用口将气息吹进笛子的吹孔而发出的声音。吹响它的要领:
1、嘴唇自然闭合,双手捧着笛子两端,左手握笛头,右手握笛尾,将吹孔置于嘴唇下沿,对准吹孔 吹气。
2、当气息冲出时,只让出小空隙使气息通过,并使成为一束气柱往吹孔下方斜着吹去。其原理就如同吹响 笔套一样。
3、为使气息冲出时不将两唇冲开,而致气息散掉,两颊肌肉必须用劲,保持气息的出口很小。
4、吹出来的声音要求纯净,避免夹杂气声。
5、要对着镜子常练,休会如何对准气孔,使发音位置正确,不偏不倚,使气息全部化为笛音。
几个专用名词的解释:1、何谓“风门”? 风门是指上、下唇间的小孔。吹低音时风门要大,吹高音时风门要小。吹强音时风门要大,吹弱音时风门要小。
2、何谓“口劲”? 口劲是控制唇部松紧的肌肉伸缩力。通过口劲的松或紧,达到控制音量、音色、音高的目的。在初学时,用一般的口劲,随着练习的进度,逐步提高控制的能力。#p#分页标题#e#
3、何谓“口风”? 口风是指吹气的强度及用气的流量。
4、何谓“筒音”? 筒音是指告诉你笛子的指孔现在要全按作1或2或其它的“指法”提示。
5、何谓“小工调”、“正宫调”? “小工调”是全按作5的指法;“正宫调”是全按作2的指法
三、笛子演奏中的姿势问题
吹笛要讲究姿势,这不仅仅是演奏形象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适应演奏者的生理特点,充分发挥技巧,更好地表现音乐内容。南派竹笛大师赵松庭先生曾经在其《笛艺春秋》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关于姿势要领的口决:风门正,笛身平,头要直,胸要挺。姆指小指相扶持,莫使笛子柳摇金。 虎口之间可容蛋,关节舒畅手才灵。六指按孔要严密,指指放松成弧形。高低起落有规格,多余动作丢干净。口劲松紧随我意,口风粗细由我心。双臂张开四十五, 青龙白虎全都行。演奏姿态忌做作,严肃认真见真情。(其中青龙、白虎指的是左撇子持笛叫左青龙,右撇子叫右白虎。)另外须注意“小指轻贴笛身”是持笛的需要,也是日后增加音孔的需要,初学者手指一定要摆好位置。“指指放松”亦是重点,持笛手指最忌僵直,僵直则欠缺弹性。关于坐姿或立姿,大致需要身体稍侧向右方,面向正前, 两眼平视前方,下颌微微抬起,胸部自然挺起,腹部放松,两脚自然分开呈小八字形。持笛向左向右其实都一样,只是国际上由于波姆式长笛的广泛采用,乐器构造一律向右,因此, 初学者以右方持笛为宜,习惯左方持笛者亦无妨。 另外,赵先生对于呼吸要领亦有一诀,与姿势略有相关: 双肩不可上下动,胸腹同时来扩张。缓吹平吹全身松,腹肌不必空自忙。急吹超吹劲往下,丹田鼓气力度强。口鼻兼用看需要,切忌呼吸有声响。莫到无气才吸气,始终要有余气藏。强而不噪弱不虚,均匀呼气流水长。 最后,提醒自己养成以笛就人的好习惯,千万不要以人就笛。
四、笛膜的选用及粘贴
笛膜的种类、品牌众多,有人用竹膜(品质差、缺乏韧性、弹性、易吹破是其缺点)也有人演奏边疆民族音乐时使用羊肠膜(振动不良、音色较硬或闷,别有一番风味),但是人们大都采自芦苇管内壁之上苇膜(也称管膜),由于质地细致,韧性佳,弹性又好, 发音明亮清脆,振动情形良好,而广受欢迎。市面上可买的笛膜品牌常见的大致有一般的管膜、佳音牌笛膜、敦煌笛膜、百花牌笛膜、安徽龙潭湖笛膜...不管是哪种牌子的笛膜,选用时以细白、半透明、无杂质或纤维和膜为上选,以目前苇膜产地的质量来看,要数安徽 的五河、小溪、淮南一带的苇膜为最佳,由于当地土壤关系,那里的苇膜厚薄均匀,富有弹性,是专业笛子演奏家 理想的笛膜。(近来俞逊发先生介绍的“明贵笛膜”品质相当好)笛膜的运用,首先是选择黏合剂,目前使用的有阿胶、驴皮膏、黄鱼胶、树脂、白芨... 等,何胶、白芨最常使用,一般中药店、药材行皆可购得。由于笛膜本身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和吸水性,贴好的笛膜还会有一定程度的自动还原,所以贴膜时可稍偏紧些,等它自动还原后,笛膜的松紧度为适中,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但是如果要随贴随用的时候,笛膜就要放松来贴。 贴膜时,先剪下一正方形的笛膜,使笛膜本身的纤维与笛子的纤维平行、重叠,再用阿胶沾水涂在膜孔四周,用左右手大姆指和食指捏住笛膜两侧,拉出与苇膜纤维纹路成垂直的皱纹,而后慢慢地往下侧按贴上,调整均匀后按住一下子,即告完成。 笛膜的收藏要注意防潮、防晒,笛膜变黄、变老、失去弹性时要更换使用。(新鲜的笛膜如需保存长久,可将笛膜用塑料袋包好放进冰箱冷藏室中即可常保新鲜。
参加活动人员:全体综合组成员
地点:支部活动室
主要内容:
一、关于竹笛的历史
乐器名称:笛子
别称雅号:竹笛;横笛;"横吹"
应用谱号:低音谱号,不移调记谱。
结构组成:是一根比手指略粗的长管,上面开有若干小孔。 常见的六孔竹制 膜孙笛 由笛头、吹孔(1个)、膜孔 (1个)、音孔(6个)、后出音孔(1个)、 前出 音孔(2个,又名筒音)和笛尾组成。
使用材质:笛身一般为竹制。笛膜(演奏时贴于膜孔处的一个小薄片)一般用嫩芦苇杆中的内膜制成。
乐器特色:属于木管乐器家族中的吹孔膜鸣乐器类。是典型的中国民族乐器。据传说,笛子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笛子的表现力十分丰富,可演奏出连音断音、颤音和滑音等色彩性音符;还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 无论演奏舒缓、平和的旋律,还是演奏急促、跳跃的旋律,其独到之 处都可从中领略。此外,笛子还擅长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把听众带入鸟语花香或高山流水的意境之中。
从1971年新生的"口笛"(又名俞氏笛)到1977年浙江河姆渡出土的 "骨哨"、"骨笛",人们惊奇地发现二者之间竟有如此的相似.而这个相似却走过了七千多年的历程.笛子在这七千多年历程中的沿革和发展不由令世界惊叹:中国竹笛艺术是如此地魂丽多姿.历代文人曾为它写下了无数美妙的诗篇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促杜工部潸然肠断,使喻成龙鬓发成霜.
近年来,随着中国考古的发现:首先是浙江河姆渡出七千年前的骨哨,骨笛;美国华侨收藏的战国时期七个按孔横吹的铜笛;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初(公元前433年)曾候乙墓中的两支横吹的笛;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公元168年)中两支横吹笛;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墓(汉初期)一支用二节竹制成的七个按音孔横吹的笛.这些文物虽是凤毛麟角,但都是中国竹笛鼻祖有力的见证.从而推翻了原史料中记载为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把笛子传入中国的说法.
中国竹笛的种类及名称极为丰富多彩.如以形制为名:饰龙谓: "龙头笛".乐师在皇帝面前将双手交叉作拱手之意来演奏谓:叉手笛;以尺寸为名的如截竹一尺八寸的洞箫渭:"尺八".唐代传入到日本仍谓"尺八".我国福建南中常用的洞箫即为"尺八";以典故为名如:汉代音乐家蔡邕,拆"柯亭"第十六根竹制笛,其音色优美,后人赞好笛子谓:"柯亭笛".《史记》记载伍子胥曾吹箫乞食于吴市中,后人谓"子胥箫"。;以材料为名,如:"铜笛"、"铁笛"、"玉笛"、"鹰笛"、 "猿臂笛"等顾名思义,以取材而得名;以地域为名如:四川姜笛的"姜笛"、广西侗族的"侗笛";以剧种为名的如:昆曲的"曲笛"、梆子戏的"梆笛"、雅乐中的"雅笛"、能乐的"能笛"等等。由于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十分丰富,在此不能一一例举。 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发音动人、婉回。古人谓"荡涤之声", 故笛子原名为“涤”,日本至今还保留有"涤笛",后演变为如今的笛。笛子是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多用于独奏,也可参与合奏。笛子实际上是一类乐器的通称,如果从音高上分类,笛子一般分为曲笛 (笛身较为粗长,音高较低,音色醇厚,多分布于中国南方)、梆笛(笛身较为细短,音高较高,音色清亮,多用于中国北方各戏种)和中笛(形状、发音特点介于曲笛和梆笛之间)。
在强盛的唐朝也是竹笛的兴旺时期,笛曲丰富,人材辈出,随着唐朝歌舞音乐和大曲的盛行,出现了许多盛名的演奏家,如李暮、孙梦秀、 尤承恩、许云封等一代神笛.汉代和晋代的马融、蔡邕、桓尹、绿株等演奏家. 曲目有《武溪深》、《落梅花》、《梅花三弄》、《紫云回》、《云州曲》等,遗憾的是历代众多的笛曲却没有谱子能留传下来,就现在演奏《梅花三弄》即晋代桓尹的笛曲,也只能从古琴谱的《梅花三弄》中去翻版演奏了.
滔滔江河,滚滚长江.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竹笛再次掘起,更放异彩.以北派冯子存、刘管乐,南派赵松庭、陆春龄为代表的南、北二派笛风均以深厚的民间音乐功底谱写及改编了一大批笛曲,为以后几十年的笛曲和笛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笛子的发展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长江后浪推前浪,到了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人材辈出无穷。无论从演奏技法和曲目更是脱颖、创新,使笛子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并逐渐摆脱了南、北之分的概念。乐曲的内容从强调地方风格到追求意境的刻画, 广泛吸取其它艺术品种及姐妹乐器的技法而融汇贯通,大大丰富了笛子本身的表现力,1991年朱践耳先生为竹笛和22件弦乐器而作的室内交响乐《第四交响曲》荣获瑞士玛丽.何塞皇后国际交响乐大赛奖.国外评赞为"具有如此奇妙的音响及不可替代的民族性",可见中国竹笛的可容性及它的广泛性正以它那不可抗拒的能量走向世界。
二、笛子的基础教程
怎样吹响笛子呢?
很简单,只要能吹响“笔套“这个简单的小玩意儿,您就已有足够的天份来学笛子了!现在,请先相信自己, 再配合以下说明及方法要领,吹笛是用口将气息吹进笛子的吹孔而发出的声音。吹响它的要领:
1、嘴唇自然闭合,双手捧着笛子两端,左手握笛头,右手握笛尾,将吹孔置于嘴唇下沿,对准吹孔 吹气。
2、当气息冲出时,只让出小空隙使气息通过,并使成为一束气柱往吹孔下方斜着吹去。其原理就如同吹响 笔套一样。
3、为使气息冲出时不将两唇冲开,而致气息散掉,两颊肌肉必须用劲,保持气息的出口很小。
4、吹出来的声音要求纯净,避免夹杂气声。
5、要对着镜子常练,休会如何对准气孔,使发音位置正确,不偏不倚,使气息全部化为笛音。
几个专用名词的解释:1、何谓“风门”? 风门是指上、下唇间的小孔。吹低音时风门要大,吹高音时风门要小。吹强音时风门要大,吹弱音时风门要小。
2、何谓“口劲”? 口劲是控制唇部松紧的肌肉伸缩力。通过口劲的松或紧,达到控制音量、音色、音高的目的。在初学时,用一般的口劲,随着练习的进度,逐步提高控制的能力。#p#分页标题#e#
3、何谓“口风”? 口风是指吹气的强度及用气的流量。
4、何谓“筒音”? 筒音是指告诉你笛子的指孔现在要全按作1或2或其它的“指法”提示。
5、何谓“小工调”、“正宫调”? “小工调”是全按作5的指法;“正宫调”是全按作2的指法
三、笛子演奏中的姿势问题
吹笛要讲究姿势,这不仅仅是演奏形象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适应演奏者的生理特点,充分发挥技巧,更好地表现音乐内容。南派竹笛大师赵松庭先生曾经在其《笛艺春秋》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关于姿势要领的口决:风门正,笛身平,头要直,胸要挺。姆指小指相扶持,莫使笛子柳摇金。 虎口之间可容蛋,关节舒畅手才灵。六指按孔要严密,指指放松成弧形。高低起落有规格,多余动作丢干净。口劲松紧随我意,口风粗细由我心。双臂张开四十五, 青龙白虎全都行。演奏姿态忌做作,严肃认真见真情。(其中青龙、白虎指的是左撇子持笛叫左青龙,右撇子叫右白虎。)另外须注意“小指轻贴笛身”是持笛的需要,也是日后增加音孔的需要,初学者手指一定要摆好位置。“指指放松”亦是重点,持笛手指最忌僵直,僵直则欠缺弹性。关于坐姿或立姿,大致需要身体稍侧向右方,面向正前, 两眼平视前方,下颌微微抬起,胸部自然挺起,腹部放松,两脚自然分开呈小八字形。持笛向左向右其实都一样,只是国际上由于波姆式长笛的广泛采用,乐器构造一律向右,因此, 初学者以右方持笛为宜,习惯左方持笛者亦无妨。 另外,赵先生对于呼吸要领亦有一诀,与姿势略有相关: 双肩不可上下动,胸腹同时来扩张。缓吹平吹全身松,腹肌不必空自忙。急吹超吹劲往下,丹田鼓气力度强。口鼻兼用看需要,切忌呼吸有声响。莫到无气才吸气,始终要有余气藏。强而不噪弱不虚,均匀呼气流水长。 最后,提醒自己养成以笛就人的好习惯,千万不要以人就笛。
四、笛膜的选用及粘贴
笛膜的种类、品牌众多,有人用竹膜(品质差、缺乏韧性、弹性、易吹破是其缺点)也有人演奏边疆民族音乐时使用羊肠膜(振动不良、音色较硬或闷,别有一番风味),但是人们大都采自芦苇管内壁之上苇膜(也称管膜),由于质地细致,韧性佳,弹性又好, 发音明亮清脆,振动情形良好,而广受欢迎。市面上可买的笛膜品牌常见的大致有一般的管膜、佳音牌笛膜、敦煌笛膜、百花牌笛膜、安徽龙潭湖笛膜...不管是哪种牌子的笛膜,选用时以细白、半透明、无杂质或纤维和膜为上选,以目前苇膜产地的质量来看,要数安徽 的五河、小溪、淮南一带的苇膜为最佳,由于当地土壤关系,那里的苇膜厚薄均匀,富有弹性,是专业笛子演奏家 理想的笛膜。(近来俞逊发先生介绍的“明贵笛膜”品质相当好)笛膜的运用,首先是选择黏合剂,目前使用的有阿胶、驴皮膏、黄鱼胶、树脂、白芨... 等,何胶、白芨最常使用,一般中药店、药材行皆可购得。由于笛膜本身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和吸水性,贴好的笛膜还会有一定程度的自动还原,所以贴膜时可稍偏紧些,等它自动还原后,笛膜的松紧度为适中,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但是如果要随贴随用的时候,笛膜就要放松来贴。 贴膜时,先剪下一正方形的笛膜,使笛膜本身的纤维与笛子的纤维平行、重叠,再用阿胶沾水涂在膜孔四周,用左右手大姆指和食指捏住笛膜两侧,拉出与苇膜纤维纹路成垂直的皱纹,而后慢慢地往下侧按贴上,调整均匀后按住一下子,即告完成。 笛膜的收藏要注意防潮、防晒,笛膜变黄、变老、失去弹性时要更换使用。(新鲜的笛膜如需保存长久,可将笛膜用塑料袋包好放进冰箱冷藏室中即可常保新鲜。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