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礼刚:“再不在孩子中推广,皮影戏30年后失传”

15日下午,在天河路一家高端商场大堂,一间10平方米的纸板小屋前围着过百人,在欣赏用方言表演的皮影戏。在没有空调的小屋里,64岁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秦礼刚在强光下指挥着手中的“天神瑞兽”,汗流如雨地表演。他告诉记者,年轻人听不懂方言,只会看热闹,再不在儿童中推广,30年后可能要到外国才能看到这种中国的文化遗产了。

年轻观众拍照后就离开

记者在现场看到,小屋上方的牌匾写着“影画居”,长方形屏幕上正表演着一出武戏“御花园降妖”。剧中武生拳打脚踢的全副打斗动作,全靠三根长约60厘米、宽约一指的竹竿牵引完成,其中一根固定在人物的脖颈,另两根连接在双手手掌处。

秦礼刚边操控人物,边用竹笛、橡皮小鸭、木板等工具或吹或捏,模仿麒麟鸣叫、奔跑的音效。

在观众区,超过100人饶有兴趣地观看着,多数观众是年轻情侣和带孩子的家长,孩子们表现兴奋,年轻人则大多看一会、拍一下照就离开了。

邓女士和4岁的女儿是其中两名观众,邓女士说,很长时间没看过皮影戏了,没想到会在广州看到。“孩子很喜欢,可惜没有凳子坐,站半小时太累了”。

另一位观众、在外企任职的董小姐则表示,曾听说过皮影戏,但此次是第一次在现场看表演。“很新奇,但可惜不会听方言,看了半天没看懂。”

最年轻的徒弟年过四十

自从1978年入行以来,秦礼刚多次在电视台、景区、戏楼等地方演出,但极少在商场里表演。

商场推广部的一名职员称,由于顾客多数是携同家人前来逛商场,商场方面想利用秦礼刚的表演吸引顾客,于是通过一家特殊儿童服务机构联系到秦礼刚,邀请他在中秋节前来广州表演。现在,平均每场都有过百观众。

此次,秦礼刚带来的皮影剧团共四人,最年轻的女徒弟也40多岁了,两名敲锣打鼓的艺人则比他还要年长几岁。“四人一起表演算是个庞大阵容。”秦礼刚说,平时在家乡表演只需要两人。他在湖北省云梦县的家就是戏楼,一年365天每天演出,多数时候演的是长篇连续剧,“一出戏要3个月才演完,都是上了年纪的人爱看”。

现在,秦礼刚表演皮影戏月均收入1000多元,成为非遗传承人后,国家每年另外发给他1万元。“皮影戏挣不了什么钱,年轻人不愿意学。”在他看来,现代生活节奏太快,娱乐方式也很多,人们很难花几个小时坐定在幕前。

皮影戏可用于幼儿教育

在商场表演时,秦礼刚用方言唱着豪迈的戈阳腔,虽然他看不到小屋外面的围观者,但心里很清楚:“他们听不懂方言,没见过皮影,多数人只是看新鲜热闹而已。”

展望未来,秦礼刚认为,皮影戏可以用于幼儿教育。“皮影跟流行的动漫有共通点。”他说,以历史故事为主的皮影戏,在传统文化教育上更有优势。

法国女教师爱丽雅早在3年前就发现皮影戏对幼教的积极作用,她在网络上找到秦礼刚的报道,千里寻到他的戏楼,在当地一住三个月。秦礼刚说,由于爱丽雅只能说一点中文,他只能教她简单的表演方法,她回到法国立即应用于幼教本职工作。

像爱丽雅这样的外国徒弟,秦礼刚收过三位。“主要还是教他们基础的唱和演,方言、制作的慢工细活和历史文化内涵则难以尽授,但世界上6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有经改良的皮影木偶戏。”

“再过30年,中国人也许只能到外国去找皮影戏了。”秦礼刚说。

知多D

皮影戏

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秦礼刚说,现在一些成熟的商业皮影戏团分工合作,“指挥人偶、制造音效、打光、做皮影等功能严格分开”,相比之下他所属的西乡流派仍然沿袭祖传规矩。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