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千古英雄共舞——记关中皮影大师王世清

王世清,我市礼泉县人,中国民协及省民协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陕西省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华太极剪纸美学社理事。现为西安“皮影王”公司工艺总设计师。长期从事工艺美术教育研究工作,数以万件的皮影剪纸作品远销世界各地,先后在广州、深圳、义乌、西安展出。在1991年西安古文化艺术节获民间工艺品一等奖。1999年东方皮影剪纸艺术大赛中获金奖。先后给国家领导人、国际友人、体育明星、书画名人作剪影肖像;受到大众和专家的好评,被誉为关中“皮影王”。

文文弱弱的书生、艳丽动人的后妃、威风凛凛的将帅,透过昏黄的灯光在亮布后面跃动,那不是普通的剪影,而是王世清手中的生命。皮影小人又唱又跳演绎的皮影戏,伴随王世清30余年,这是他脑海中天马行空、层出不穷的创意的再现,更是他与千古英雄共舞的皮影人生。

王世清的办公室在西安书院门外,说是办公室,不如说是他的工作室,柜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皮影人物。而他,就在这一堆皮影人物中畅想着他的人生。见到王世清时,赶巧碰见他正要开始雕刻皮影,有幸一睹为快。只见他将稿样轻轻附于早先泡制好的牛皮上,用一根钢针拓印下来;右手拿出一支专业角刀娴熟地插入纹样线处,左手食指、中指压住牛皮,依照纹样推转;雕刻成形后,按照皮影部件分别裁成若干小块,用干净的湿毛巾掩盖起来,就基本完成初步雕刻,以备上色了。整个过程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记者也着实被他娴熟的皮影雕刻技艺所深深感染。

忙完这些后,王世清这才坐下来,和记者聊起了他的皮影人生路。

跟随大师
在皮影雕刻声中成长

王世清出生于礼泉县一个农民家庭,这里正是陕西西路皮影的发祥之地。姐夫梁思熔更是西路皮影的著名艺人。从小,看着姐夫手中那些精美的小人儿焕发出的生命力,王世清被吸引了。经不住他的“死缠烂打”,梁思熔终于收他为徒。其后,王世清跟着姐夫,一面读书,一面学习皮影的刻制。看着父辈们刻制皮影,听着皮影弦板声声,王世清深深地感受着这种乡土文化的熏陶,在耳濡目染中逐渐积累起对皮影感知的悟性和灵性。到高中毕业时,他已经熟练掌握了整个皮影设计、制作的全套技艺。从此,王世清的生活和工作,就再也没有离开过皮影。

王世清爱好广泛,对木雕、石刻、剪纸、绘画皆有兴趣,聪明的他几乎学什么会什么。在跟随梁思熔大师学习的几年间,王世清受到了传统意义上皮影制作的严格训练,这为他的皮影艺术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想要刻出的皮影生动、形象,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绘画等技艺,更重要的是练就过硬的手上功夫。”一幅成形的皮影作品,要经过削、磨、洗、刻、着色等24道工序,刻三四千刀才能做成,王世清拿出了一张玉皇大帝的皮影告诉记者,“为了表现皇袍的飘逸,裙边的一个小方格就要镂刻20多刀,为了表现皇袍的华贵与绚丽,我们双面染色,颜料取自道院秘方,我们自己研磨、搅拌、提炼而成,时间长了不易掉色。”

王世清的作品大处线条流畅,细处刻工精美,且刻制速度极快。同时又特别突出了西路皮影人物尺寸高大、淳朴豪放、霸气、大气的特点。在皮影着色方面,王世清研制出了独特的颜料配方,他的皮影色泽艳丽又不失古朴,与别人的比较,特色鲜明,一目了然。在不断努力汲取民间工艺美术不同品类的精华的同时,王世清没有止步于传统,他不断地将传统元素融汇于自己的皮影设计之中,“要让古老的皮影技艺与时代相结合,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皮影路”。而他独自钻研开发的羽毛画,填补了西北地区的一项技艺空白。

创新之路
让皮影艺术焕发生机

要让古老的皮影刻制技艺能够走得更远更长久,不仅要有皮影自身的魅力的传承,更要将它与时代结合。王世清在不断创新皮影制作的同时,也努力学习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的发展是时代的需要,而皮影能不被时代淘汰,就要与它结合”,王世清拿着一张皮影作品介绍说,“过去手绘一幅设计图,最起码也要十几天才能完成设计。而借助计算机的帮助,只需要几个小时就大功告成。”

设计新作品的速度加快了,制作皮影的周期则大大缩短了。速度提高了,在运用现代科技设计古老的皮影图案的同时,王世清更是勇于创新,用古老的皮影表现现代题材。2008年4月,台资明日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慕名找到了王世清,要求他设计并制作以十二星座为主要角色,各种运动项目为内容的一套皮影,以便用来拍摄皮影剧。要把中国古老的皮影人物转换成现代卡通形式的角色,不仅是时间上能否充裕,更重要的是对卡通形象的刻制,“这和平时刻制的皮影完全不同。卡通形象的设计要更活泼、生动一些。”经过二十多个不眠之夜的设计、刻制、上色,王世清的公司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设计、制作,赢得了台湾客户的好评。

由此,王世清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他开发了介于剪纸和木版画之间的牛皮肖像剪影:人物线条简洁,明暗对比,形象传神大气,很有特色,得到了许多文化名人的认可,也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

对皮影的钟情,让王世清在这条路上遇到过很多挫折。他认为,皮影不仅是皮影戏的道具,它和皮影戏的关系犹如船与水的关系。近年来皮影戏日渐萎缩。王世清看在眼里,急在心间,他投资数万元在书院门建起了皮影王剧场,又从礼泉老家请来了弦板腔皮影戏老艺人演出。遗憾的是,这次尝试以失败告终。但王世清没有退却。他转而开始了动态皮影的研发,一心一意地要让皮影动起来唱起来。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创作出了能在镜框中随着秦腔音乐边唱边舞的皮影人。

2009年岁末,在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王世清的皮影作品“番王将军”荣获金奖,在第二届陕西工艺美术大师评选中,他被评选为工艺美术大师。从小打小闹到拥有自己的皮影开发公司,王世清经历过很多。如今,他的“西安关中皮影王工艺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书院门古文化街拥有了320平米的面积,皮影王的客户几乎遍及全国。而他,也成为陕西皮影商品化的领头羊。王世清说,他只希望皮影制作艺术能够不断地传承下去,在中国的艺术领域得到更大的发展。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