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中坚守传承中华文化难能可贵

清贫中坚守传承中华文化难能可贵

——世界华文媒体高层山西考察见闻

皮影戏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是海内外广泛流传的中国民间艺术。世界华文传媒高层一行对山西孝义皮影木偶进行考察访问后6日对记者表示,看到这一中国民间艺术能够在年轻人手中得到传承感到非常欣喜,而他们在清贫中坚守传承中华文化的精神更难能可贵,让人肃然起敬。

山西孝义是中国最早的皮影发源地之一。当世界华文传媒高层一行看到孝义皮影木偶剧的表演,以及皮影制作的过程后,诧异于这种光与影的融合,原来可以如此生动而惊艳,似乎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民间文化遗存又隐约清晰起来。

木偶头顶喷火、变脸、手拿毛笔字写字、眼睛流泪;皮影戏在光与影的默契交融中演绎着生动、夸张、幽默的故事,在山西孝义看到的这一幕幕场景,让世界华文传媒高层一行人直呼“大开眼界”。他们争相拿起木偶、皮影自己舞动,且摆出各种姿势用手中的相机和手机留影。并频频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传承人武兴请教。

来自匈牙利《联合报》总编辑季毓萍说,看到在皮影木偶剧中有很多“80”、“90后”年轻人在表演,他们为了民间艺术一直在艰苦付出,10分钟的节目要练3个月,而且仅有微薄的收入,这份坚守传承中华文化的精神真的难能可贵,让人肃然起敬。

当来自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总编辑彭早慧看到年轻人在表演木偶皮影戏时,她既欣喜又感动。欣喜的是看到年轻人愿意传承木偶皮影戏这样的中华传统文化,感动的是他们在清贫的状态下甚至生存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能够做到如此坚守。

来自智利包容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包容认为,山西一些民间老艺人带领着年轻人,在个人生存状况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安心做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这非常有价值有意义,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包容说,木偶、皮影戏不同于国粹京剧,有国家政策的扶持,它的传承和发扬,需要地方政府和民间艺术家的坚守,不要让其消失掉,否则对中国人来讲,将是最大的损失,这在经济上是无法挽回的。
来自加拿大《环球华报》副总编于天竹则认为,木偶、皮影这一中国民间艺术不会消失,只是需要借用新的载体,才能够发扬。比如,皮影制作可以通过电脑等高科技技术取代人工制作,大批量生产,结合现代化科技和载体更能更好地传承这一中华文化。

9月2日至6日,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16位世界华文传媒高层对山西进行考察访问。这是“行走中国”系列采访活动的其中一站。“行走中国”是中国新闻社定期组织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到中国大陆进行实地采访报道的活动。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