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跟汉沽的渊源

“当初评剧创始人成兆才他们来汉沽时,是这个老爷子的叔叔驾马车去接的?”一听说这条线索,付凤珍眼里突然就充满“斗志”。她一手拿着电话,一手找出纸笔记下线索中提到的老爷子的地址和联系方式——“评剧之乡”有太多关于评剧先人们的故事和传说,说不定哪个故事得到证实,就能为评剧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更详实的历史资料。付凤珍就是通过这样的细小线索一步步挖掘出评剧在汉沽的发展史。

付凤珍是汉沽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也是本地文化刊物《蓟运河》的主编,在编辑刊物的过程中她了解到很多关于本地文化的记录,评剧跟汉沽的渊源也曾有人提到过,但并未梳理清楚。让她下定决心梳理评剧发展史,还是在一次评剧工作者的座谈会上。“一位演员提到‘听说成兆才来过咱这呢’,这话让我觉得,怎么连从业者都不清楚这段历史呢,这个问题恐怕有点严重了。”

为了向大家证明“为什么咱这被称为‘评剧之乡’”,付凤珍开始了汉沽评剧历史的“揭秘”之旅。

隔着满满都是书籍资料的办公桌,付凤珍向记者介绍了她最初的追溯。“我们这里的地方志里只有一小段记载——1909年评剧先人成兆才在这成立‘张廷惠庆春莲花落班’。顺着这条线索我又找到当时地方志的记录者,他们说宁河县志里曾经有一份租赁证明,是说张廷惠为成兆才置办的戏箱、戏服,都是租赁给他们的。评剧在汉沽的发展是有史料证明的。”从地方志里的信息找到当时的记录者,再通过他们了解到宁河、唐山、宝坻等地关于汉沽地区的记载。已经完成两篇梳理评剧历史的论文的付凤珍,回忆起一步步寻找史料的过程,她说:“核实这段历史,真是费了很大的功夫。”

话音未落,有人来找付凤珍谈“非遗”展厅布展的事,她立刻起身迎接,声音里充满干劲。原来,汉沽文化馆计划设置一间专门的“非遗”展厅,向居民展示评剧、飞镲等“非遗”的发展历程。付凤珍告诉记者,近些年人们越来越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从新区相关部门到热心市民,都积极推进“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帮我们寻找资料、提供线索的居民越来越多,新区也通过‘非遗’整理、展演等活动使一些渐渐被遗忘的民间艺术又重新复活。”“越探索越热爱这些文化”的付凤珍,对揭秘“非遗”的决心更坚定了。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