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地方戏曲艺术——豫剧的四大声腔

  我们知道,在名目繁多的中国戏曲剧种中,它们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声腔的不同,每剧种都有着足以体现自身风格特色的剧种声腔。因此,长期以来,戏曲的声腔在传统文化中被作为区别剧种的重要标志,戏曲声腔的风格特色也往往代表着戏曲剧种的风格和特色。豫剧在其萌生和发展时期,曾受到过曲牌体类戏曲剧种的多方影响,搬演吸收了曲牌体类戏曲剧种不少剧目,而且,就目前流行的豫剧声腔的主体部分,即基本声腔板类的构成来看,它毫无疑问的应属于板腔体类的地方戏曲剧种。
 

年轻的地方戏曲艺术——豫剧的四大声腔
 

  四大豫剧声腔主要是祥符调、豫西调、豫东调、沙河调,它们的特色和代表人物分别如下:

  豫剧声腔之祥符调:发源于开封,是豫剧的母调。为标准的中州音韵,是最正宗的豫剧唱腔。男腔高亢激越、古朴醇厚;女腔庄重大方、委婉俏丽。祥符调唱词通俗易懂,多为7字句或10字句,唱功有“宁唱十句戏,不道一句白”的艺谚流传小生多用二本嗓,须生用本嗓、二本嗓等,旦角多用小嗓,丑角多用本嗓二本嗓,净多用疙瘩腔,风格清新典雅、悠扬婉转。代表人物中,旦有陈素真、马双枝、李景萼、阎立品、桑振君、宋桂玲、王秀兰、姚淑芳、王敬先、田岫玲、张水英等。

  豫剧声腔之豫西调(西府调):声音低沉,吐字清晰,字字入耳,生旦净丑多用大本嗓,本嗓后挫下压;适合演悲观、愤慨,音乐深沉、悲壮。代表人物中,旦有常香玉、崔兰田、毛兰花、苏兰芳、汤兰香等;生有贾宝须、王二顺、王遂朝等。

  豫剧声腔之豫东调:慷慨激昂,粗犷豪迈。女声花腔较多,具明快、俏丽等特点,大小嗓结合,本嗓小嗓混杂使用,男声粗犷豪迈,多以二本嗓、本嗓多交替使用。代表人物中,生有唐玉成、杨启超、刘新民、刘忠河、谢庆军、索文化等;旦有花桂荣、王润枝、司凤英、黄儒秀、陈玉英、张秀兰、黄爱菊、张卫华、董芙蓉等;净有李斯忠、吴心平等。

  豫剧声腔之沙河调:活泼婉转,激昂嘹亮。既适宜表达愉快舒畅的心情,也适宜表达慷慨壮烈的气氛。流传于淮北、沙河流域,安徽人称梆子剧、淮北梆子。代表人物中,生有顾喜轩、刘法印、曹彦章、张三旺等;旦有刘玉梅、安金凤、徐梅兰等。

  毋庸置疑,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豫剧作为年轻的地方戏曲艺术,在全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豫剧声腔和流派的杰出传承人已经被专家和广大群众认可,在新的历史时代既体现着传统中原文化的深厚内涵,又表现出极强的适应能力和内在潜力。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