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华人,哪里就有粤剧”

“哪里有华人,哪里就有粤剧。”虽然粤剧的魅力为人们公认,影响力远播海外,但近年来却一直深陷“观众危机”。去年12月,粤剧大师红线女仙逝再次引发人们对粤剧发展的担忧。广州市政协委员易红霞调研发现,粤剧面临编剧人才奇缺等五大问题。她向大会递交提案,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方案,呼吁振兴粤剧。

编戏演戏:

创编新剧 还得“翻译”剧本

演戏先得要剧本。但现状是,粤剧的编创人才奇缺,尤其是编剧、作曲和导演。新编剧目不得不常常外聘“说普通话”的编导。最尴尬的是,外聘编剧所编写的“普通话”剧本,还必须找本地人改编成可以用粤语演唱的粤剧剧本。

演员方面,断层和青黄不接的问题很突出。粤剧名角的全国影响力与其他戏曲名角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年龄也偏大,都已经四五十岁。年轻演员后继乏人。一方面,年轻人没有成名,演出机会少,更少担纲演出的机会,难于成长;另一方面,政府在有计划、有组织培养青年演员方面投入不够。
排戏看戏:

粤剧观众“一高两低”购买乏力

在调研中,易红霞发现,粤剧的场馆设施实在落后。现有广州粤剧院位于桂花岗,不仅占地狭小,房屋老旧,车辆、物资进出困难,而且练功排练严重扰民,经常被周边居民投诉和采取过激行为。广州粤剧院属下两个老字号剧场—南方剧院和江南大戏院同样存在老旧、破损和没有停车场的问题,无法打造高端、舒适的旅游剧场。偌大的广州,竟没有一个适应时代要求、符合粤剧地位的戏院。

最让人担忧的是演出市场萎缩,尤其是城市市场。“在一个过千万人口的城市,粤剧的铁杆戏迷不过2000人左右,而且绝大多数是‘一高两低’(年龄高、收入低、受教育程度低)的老年人,社会购买力和影响力低。”易红霞调查发现,年轻人基本不看、不知、不了解粤剧、曲艺。

市政协委员易红霞调研

粤剧五大问题

粤剧面临编剧人才奇缺

演员青黄不接

演出市场萎缩

粤剧场馆设施落后

粤剧理论研究、营销推广、私伙局活动的场地和经费短缺

振兴粤剧四大建议

要明确广州粤剧发展中长期目标,建议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发展繁荣广州粤剧艺术的意见》,制定振兴粤剧的三年、五年、十年规划。

建议广州市财政设立“广州市振兴粤剧专项扶持资金”,确保资金到位。

当务之急是尽快选送一批粤剧小演员进京培养。建议在两广地区选拔苗子,送到北京戏剧院校进行针对性培养,为广州粤剧传承发展打下演艺人才基础。

加大粤剧进校园推进力度,不断创新粤剧进校园的形式和内容,培养学生对传统戏剧认知和喜爱。

今晚7:30请您建言粤剧发展。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