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的侯玉忠老人最大的愿望就是“马上有剧团”

马年最火的一个词就是”马上”,”马上有钱”、”马上有车”、”马上有房”……而对于今年74岁的任城区居民侯玉忠老人来说,马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马上有剧团”。

”趁着我还跑得动,我会一直为成立业余吕剧团努力。”侯大爷平时和几个喜欢吕剧的老伙计想找地方唱几句都没地方,更别说培养新人了。”这样下去,吕剧不就从济宁消失了?”侯大爷忧心忡忡地说道。

年逾古稀的”吕剧”粉丝

虽然年逾古稀,但侯大爷说起话来还是神采飞扬,谈起吕剧更是头头是道。”我可是吕剧的铁杆粉丝,不客气地说,我懂的戏比有些演员都多。”侯玉忠颇感自豪。此前,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郎咸芬曾送了他几张影碟,侯玉忠每天跟着学习,水平大有长进。”我嗓子不行,现在不唱了,主要给大家伴奏。”

侯玉忠老家是滨州市博兴县,当地人对吕剧有着浓浓的热爱之情。自小侯玉忠就迷上了这种有着浓郁乡土气息、朴实优美的戏剧。”小时候,只要村里来唱戏的,多远我都去听。有时候听得入迷回家晚,还被家里打过。”侯玉忠笑着回忆道,也因为对吕剧的痴迷,他自学学会了坠琴、二胡。

到济宁后,虽然因为忙很长一段时间没机会参与吕剧,但侯玉忠始终没有把吕剧放下过。直到2005年退休后,他终于能重拾自己的爱好。”济宁的吕剧以前很红火,只是现在衰落了。”侯玉忠说,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吕剧在济宁重拾昔日的光彩。

济宁吕剧团退休人员、74岁的吕玉乔也是吕剧的”粉丝”,从事了30多年的吕剧事业,虽然退休了,但现在哪里有演出他还是会拿着DV给大家拍摄宣传。”吕剧曾经在济宁红极一时,济宁吕剧团还代表过中央去福建前线慰问演出呢。”谈起吕剧在济宁的光荣史,吕玉乔眼里满是自豪,退休前他导演的10出现代戏都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说到这里,他不禁感叹济宁吕剧正处于”后继无人”的状态。

”十几年前我就提议过,招一批学员把吕剧传承下去,但一直没人采纳。”吕玉乔遗憾地说,因为没有继承者,老人又退休得差不多了,新成员转向其他艺术形式,济宁吕剧团最终消失,变身为现在的济宁艺术团有限公司。

虽然剧团没有了,但侯玉忠认为如果成立了业余剧团,多出去演出,即使无法恢复吕剧的繁荣,至少能为吕剧传承作点贡献。他还做了市场调查,联系过乡镇、企业、社区,他们都对”吕剧团”的演出十分期待,这也让侯玉忠有了动力。

成立业余剧团缺场地

其实,最初萌发成立剧团的想法,侯玉忠自己也吓了一跳,但从山东省吕剧院回来后,他就坚定了这个构想。”郎咸芬老师、吕剧院院长段雨强都很支持我,他们说只要我把剧团组织起来,就能委派老师授课,同时还愿意支援一部分服装和乐器。”有了专家的支持,侯玉忠更像打了”强心剂”,踏上了他的筹建剧团之路。

可这个任务对于一个普通的企业退休员工来说,还是太过困难了。

要成立剧团,首先得有团员。虽然原来有10个左右的爱好者,但大家都是玩票性质的,且年纪偏大。想要把吕剧传下去,就得充实新鲜血液。为此,侯玉忠瞒着家人自己掏腰包印宣传页,到处”招生”。

”最初印的宣传页是八开的,价格太贵了,后来我就换成了小纸片。”侯玉忠说,他曾经把宣传页夹在报纸里,但效果不好。于是他决定亲自上门,去”特定”地点发放。

”唐口煤矿、二号井煤矿、杨柳国际等地淄博过来的人多,那里人又比较热爱吕剧。”侯玉忠说,煤矿比较远,有的没有直达车,他得先坐公交车到煤矿附近再换乘摩的。为了进居民区,还要和门卫解释半天,遭到冷遇的情况也比比皆是。”经常我前脚贴上后脚就被撕掉了,有一次我在杨柳国际发的宣传页留下了一张,就真的吸引了四五个吕剧爱好者。”

说到这里,侯玉忠的语调明显低沉了下来,这几个票友年纪都不大,但对吕剧很喜爱。可侯玉忠连个像样的活动场所也没找到,大家就在市委对面的一个葡萄架下面碰了面,匆忙地举行了第一个也是最后一次活动。”感觉他们很失望,后来再没来过。”侯玉忠说,这时候他才意识到,如果没有活动场所,即使有团员也无法排出一场完整的戏剧。

其实,这个问题早就困扰着侯玉忠了。此前侯玉忠和其他爱好者曾转战多地活动,冠亚星城的车库、济宁剧院的活动间……可因为房屋外租,室内活动场”寿命不长”。室外活动,天气太热太冷,刮风下雨,不少人就不参与了。”因为过冬,我们已经半年多没活动了。”侯玉忠摇头说。
这两年他找过居委会,也联系过企业,始终没有人能提供活动场所。”现在民间团体太多,能占的地方都占了,想找个空房子不容易。”侯玉忠也打听过中介,别管价格如何,没有企业愿意赞助也白搭。”我们距离剧团的成立还有很远的路啊!”◎记者手记◎

为了成立这个剧团,一个古稀老人到处跑,他不累么?肯定累,可为了”梦想”,他始终不停步。对侯玉忠来说,撇开招兵买马、排戏演出等未来的难题,第一步有个活动场所就已经不易办。这些问题困扰着他,让他无路可寻。

根据侯大爷所作的”市场调查”,乡镇、企业、社区都对他们还在规划当中的”吕剧团”十分期待。与此同时,我们的主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却存在不知道往哪使劲的问题,两方面如果能做好对接,劲往一起使,问题的解决就有了希望。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