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为什么叫“和”?——兼谈“和”是孔子的最高理想

数学的运用几乎无所不及。作为精神领域的一门艺术——音乐,也和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声音的高低可用振动次数(频率)计算出来;音量的大小可用声级(分贝值)显示出来,各类乐器的制造和鉴定也可用仪器测试出来。
  
  笙为什么叫“和”?——兼谈“和”是孔子的最高理想数学的运用几乎无所不及。作为精神领域的一门艺术——音乐,也和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声音的高低可用振动次数(频率)计算出来;音量的大小可用声级(分贝值)显示出来,各类乐器的制造和鉴定也可用仪器测试出来。音乐的理论、律学、和声,都可从数的关系中解析出来,人们已经在实践中把数学请进了音乐的大门。

  
  就我国古老的簧管乐器笙而言,它几乎就是数学的结晶品。我们知道,笙的美妙音质来自它的巧妙构造,即笙苗的长短必须和簧片的高低成正比,才能发出和谐的音来;芦笙的扩音管必须是笙苗的倍数才能使之音量宏大,音色浑厚。笙的苗管长短是依照“三分损益”法而定的。例如,将一支九寸长的“2”音的笙苗去其三分之一(三分损一)而成为六寸长时,它就变成比原来高五度的“6”音苗管了。反之,如果加长三分之一(三分益一)时可作为比原来低四度的苗管使用。按照这种五度相生法推算出的五音顺序为:宫——徵——商——羽——角。我国的民族音乐家们称此顺序是按照它们亲属关系的远近排列的,是五音的天然秩序。众所周知,“和声”音程的性质,是根据两个以上的音结合后给人感觉上的和谐程度而定的。在最和谐的音程中,除同度与八度外,便数纯五度和纯四度。我国古代聪明智慧的乐工们,就是运用数学计算出来的自然纯四度、纯五度与同度、八度作为笙的基本和声(即传统和声)的,因此,古代笙又称作“和”。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