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武松”岳钟华

岳钟华,耿家脸谱的原创者之一,清朝末叶甘肃著名须生岳麻子之子,有“活武松”之称的著名武生,与麻子红(郗德育)、耿忠义齐名的著名秦腔演员,秦腔兰州派继承完善发扬人之一……以上描述足以说明其人在戏曲界的价值。然而,遗憾的是在1982年开始编撰的《中国戏曲志·甘肃卷》、1998年开始编撰的《兰州市地方志·戏剧志》,还有新开馆的中国秦腔博物馆均无这位戏曲名伶的影像资料。就在我省戏曲研究者在寻找了近30年无果的时候,4月5日,一张岳钟华的珍贵照片在他小女儿及其他后代的陪伴下“来到”中国秦腔博物馆。

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秦腔博物馆负责人李智,还有岳钟华小女儿,65岁的岳秀珍,向他们了解了相关情况。

回溯到上世纪20至50年代,岳钟华在秦腔界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作为当时兰州秦腔五大名生之一(其他四位分别为耿忠义、郗德育、文汉臣、刘金荣)的岳钟华,塑造过很多深入人心的角色,受到戏迷朋友的热烈追捧。岳钟华勇于革新,善于创造,曾把水纱包头的尖形包法改为圆形包法,并在脸上涂脂敷彩,使生角化妆艺术益臻完美。自幼学艺的岳钟华,工文武小生,个子稍矮,但架子功、腿功尤佳,如在《醉打快活林》中武松的“燕子吸泥”,《狮子楼》武松上楼的三腿,舞姿矫健,干净利落,兰州人称“活武松”。他也是秦腔兰州派继承完善发扬人之一,他从清宣统三年(1911年)进入兰州万顺班,也是兰州名班社“文化社”的创始人之一。

据李智介绍,岳钟华不仅是著名的演员,他还对描绘脸谱颇有研究。1952年,当时的甘肃省文化管理局为了抢救文化遗产,邀请岳钟华和耿忠义的亲传弟子赵福海将兰州秦腔的脸谱画下来,这就是如今享誉中外的耿家脸谱。这208幅脸谱不仅使秦腔艺术得到极大的推广,同时也为中国秦腔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目前,这208幅脸谱珍藏在甘肃省艺术研究所。当年,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先生来兰州见到耿家脸谱后,惊喜不已,还特请岳钟华彩绘十余帧携回京华。

据了解,1982年编撰《中国戏曲志·甘肃分卷》时,相关人员就力图寻找岳钟华的照片,但未找到;1998年编撰《兰州市地方志·戏剧志》时,曾公开向社会征集其照片,还是未能有下文;直到去年中国秦腔博物馆开馆时,仍是找不到任何照片。

前不久,岳秀珍来到新开馆的中国秦腔博物馆,她在“秦腔名家板块”中看到与父亲齐名的耿忠义老先生的资料,却没有关于父亲的。所以她主动联系相关负责人,表示愿意将父亲生前的照片送给博物馆。李智知道这一消息后,非常惊喜,“找了近30年的照片终于找到了”。当记者问到为什么愿意把父亲生前唯一一张肖像照片捐给博物馆时,岳秀珍说:“父亲过去在秦腔领域取得一些成绩,受到很高的评价,现在既然因为没有照片,成为很多人心里以及艺术本身的缺憾,我们就应该填补这份缺憾,愿意为秦腔发展做些事,希望能将这艺术发扬光大。”由于岳钟华有7个子女,并早已分家,其遗物也比较散乱,岳秀珍表示他们还在继续寻找父亲留下的有价值的东西,一旦找到还会捐给秦腔博物馆的。秦腔博物馆方面也表示,在下一步完善工作中,将把岳钟华的照片补充进秦腔名家板块中,填补缺憾。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