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门口看“大腕”

继演出《人在“穷”途》《谋杀正在直播》等4场话剧之后,这个周末,上海话剧中心的演员在艺术总监吕凉带领下,又将来到颛桥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演出经典话剧《雾都孤儿》。现在每逢双月,颛桥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都会上演话剧,不仅和市区同步,且精彩的演出、著名演员出色的演技,也让地处市郊的居民观赏到了高雅艺术,还吸引周边的交大、华师大的学生纷纷前来索票,过一把家门口和校园门口的话剧瘾。

上海有众多的文化名人,包括沪剧、越剧、话剧、京昆、电影、美术、舞蹈、滑稽等多方面的艺术名家。在推进城市文化繁荣的过程中,这些“大腕”更需要考虑如何接地气、与社区居民打成一片。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不仅能丰富创作素材,也可提升百姓艺术品质、塑造市民品牌文化。吕凉作为一名话剧演员,演出之余,争取居住地文化机构支持,开展公益性话剧普及教育,利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剧场开设戏剧入门和欣赏讲座、培训市民话剧演出,组织经典话剧下社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应市民文化需求,体现了一名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担当意识。

下派文化指导员是上海的独创。近年来,上海许多文化名人都愿意结对辅导各区县社区文艺团队。加上市级文化机构发挥上海文艺人才资源优势,深化公共文化配送惠民内涵,把原来的“配资源”、“送文化”转向“配观念”、“配服务”、“种文化”,带动了社区文化活动的创新发展。文化名人与社区共建文艺创作基地,通过采风、创作、排演、笔会、观摩等形式,帮助解决了基层社区文化人才、资源的稀缺问题。这几年里,闵行区先后引进马兰、舒安、王汝刚、吕凉、宋怀强等文化名人,在社区建立工作室,辅导居民文艺活动,创作出一批群众文艺新作品,尝到了“文化名人入社区”的甜头;还广邀居住在闵行的文化名人和专业文艺工作者担任文化顾问和辅导员,让文化名人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中来,极大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提升了群众文化品质。闵行的“文气”提升了,也塑造了一批文化品牌,市民在和文化名人面对面的交流中,既获得精神享受,也品尝了许多“艺术大餐”。

升级公共文化服务等级,需要进一步整合上海文化资源,把全市203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打造成更具特色、更符合大众要求的“百姓赏艺”平台,这就需要努力发挥好沪上文化名人的作用,以文化名人效应扮靓市民家门口的“百姓展厅”、“百姓讲坛”、“百姓舞台”。(作者为资深评论人士)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