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是静宁人永远抹不去的情结

秦腔源自周,静宁秦腔自陕西传入就一直深受静宁人民喜爱。静宁乡下农村一般就过年或端午等传统节日的时候请戏班子唱戏,一般为期七天,俗称“敬神”。几乎每一个静宁人都知道多部经典的秦腔曲目,如《王宝钏》、《铡美案》、《三娘教子》等。

唱戏对于我们80后这代人最深的印象,恐怕不是一部部精彩的演出,而是戏场里的一个个小商品摊,瓜子、汽水、玩具......每一个摊位都拥有无上魔力,攒了一年的压岁钱和零花钱在唱戏的七天都会消费殆尽。

唱戏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给临近的亲戚和出嫁的女儿打电话通知,邀请他们来观看。看戏的时候人山人海,本村甚至邻村的男女老少都会去戏场听戏。

老旧的戏台子墙面斑驳,看似已年代久远,站在台下感受光阴如梭,空荡的台面上仿佛还能看到小时候漂亮的戏子在台上,迈着碎步翘着兰花指,随着二胡伴奏唱着一句句听不懂的戏文。

唱戏是个辛苦活,尤其是唱秦腔,一声声声嘶力竭听之振奋的嘶吼都是多年苦练的结果,戏子台前风光,台后疲惫,永远把最美的形象留给台下的观众。

如今文化多元融合,人们接触媒体学习知识的途径已经不像以前单一,中老年人拒绝听周杰伦的《双节棍》而依旧喜爱秦腔,一是源自他们对于秦腔偏近执着的喜爱,二是对自小戏文教与他们传统文化的一种遵从。

在以前,看夜戏是一种盛会,夜场戏对于晴耕雨读、日作夜休的农村人有着非比寻常的吸引力。在那个保守的年代,很多父母辈对于爱情美好的回忆都与夜戏场有关。

秦腔乐班子是匠人组合,他们甘当陪角,一人一组拿手的乐器,悲鸣悠扬的二胡、节奏紧密的锣鼓,组合成多种合奏,听起来或高昂或平静,或喜悦或悲怆,配合台前的戏子,出出进进走走停停,人生百态就皆在这一出戏里了。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