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开二度”后还要做些什么?

5月20日晚,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典礼在广州大剧院举行。韩再芬凭借在《徽州往事》中的精湛表演,继2000年揽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后“梅开二度”,成功为黄梅戏摘得第一朵“二度梅”,同时也成为安徽省第一位“二度梅”得主。(《安庆晚报》5月20日)

这是韩再芬本人的光荣,也是再芬黄梅的光荣,当然,更是安庆和安庆黄梅戏的光荣。“梅开二度”后肯定不能止步,我们还要做些什么?作为热爱黄梅戏的老市民,我有几句建言:

韩再芬获得“二度梅”是实至名归,我以为,她的了不起之处不光是她拥有精湛的艺术,也不仅是她把再芬黄梅搞得风生水起,更在于她对黄梅戏的执着。她在自己名声鹊起时,坚持黄梅戏事业不改行、坚持留在安庆不“高攀”、坚持黄梅戏的改革探索、坚持进行黄梅戏的公益演出,实在难能可贵。所以,安庆的黄梅戏人应该学习韩再芬本人的这种精神,同时,再芬黄梅作为文化改革的产物,也应该认真总结其经验,让同行们实事求是地向他们学习。
安庆是黄梅戏之乡,黄梅戏资源和力量十分雄厚。除了作为群众基础的民间黄梅戏队伍和各县区黄梅戏剧团外,仅在城区专业专职方面,就有再芬黄梅、市黄梅戏剧院、安师院黄梅戏大本专业和大专性质的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这些资源和力量的“分”,有利于调动多个积极性,形成竞争之势,也可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但我以为,也应该有必要的整合,实行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使安庆黄梅戏具有更大的力量、更强的影响,比如,组织另一个团体像再芬黄梅一样走出去,走向全国、走出国门;还可以组织“青少年黄梅戏剧团”,带着青春的时尚和活力走向市场。同时坚持发展文化产业和突出公益性相结合,让黄梅戏进一步风靡全省、全国。

让黄梅戏后继有人应该是黄梅戏事业最重要的发展战略。戏剧的名角效应是十分明显的,虽然韩再芬是一棵艺术的常青树,但她毕竟要老去,所以应该准备“第二梯队”、“第三梯队”,应该有几个得到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观众认可的年轻的黄梅戏名角,这样的名角应该从现在起得到关注和认真培养。做到以上这些,安庆的黄梅戏名片就一定更亮丽。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