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乐器《编磬》

  编磬是中国古代打击乐器,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石制或玉制的磬,用小木槌敲打奏乐。多用于宫廷雅乐或盛大祭典。

  编磬是古代打击乐器一种,用石或玉制作,十六面一组。它的音色,除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等十二正律外,又加四个半音,演奏打击时,发出不同音响,清宫所藏玉编磬,是清干隆时制,在重大典礼演奏中和韶乐时使用。

  编磬是可以演奏旋律的打击乐器,多用于宫廷雅乐或盛大祭典。

  编磬就是把若干只磬排成一组,每磬发出不同的音色,可以演奏旋律。

中国古代乐器《编磬》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在湖北的江陵和随县出土了大型编磬。湖北江陵纪南故城,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国都,1970年在这里出土了一套25枚编磬。磬体用青色石灰石制成,上部作倨(gōu)句形,下作微弧形,表面都有较清晰的彩绘花纹和略显凹凸的花纹。其中4枚绘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