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与石窟——石刻艺术的两种类型

  在我国古代,以石为材料,雕刻各种艺术品的活动是十分盛行的,既有悠久的历史,也有高度的成就。据现今所知,我国最早的石雕,恐怕要算辽宁丹东地区东沟县后洼遗址出土的一批小型石刻艺术品了。这批石雕,小者高约一厘米,大者高约六厘米。刻有人头、猪、虎、鱼、鸟、昆虫等像。这些石雕的发现,将我国石雕的历史推到距今约5000年前。其次就要算山东泗水县尹家城的小石猪了,它也是我国石刻史上最早的艺术品之一,距今约4000年左右。其脊背隆起,头部较小,用细如发丝的阴线刻出猪的眼、嘴及四肢。腹部肥大拖地,腿细而短,全系家猪特征;乳房肥大,还是一只母猪形态。可以看出雕凿小石猪的作者很了解家猪的特征。

  到商殷时期,石刻艺术品中数量最大的仍然是动物雕像,其中包括兽、鸟、虫、鱼、蛙等,如安阳殷墟的“妇好”墓中就出土了大量的石人、石牛、石熊、石虎、石龟等。其中的两个石人,恐怕要算“妇好”墓中出土的石雕中最典型的代表。这两个石人,一为白色,一为绿色;一个稍低头,一个微抬头。全作跪坐姿势,双手抚膝。其中一个瘦长脸,前额突出,粗眉大眼,蒜头鼻子,大嘴微微张开,双耳较大,头发向后梳,贴在脑后,拧成发辫,在头上盘一圈后,辫梢塞在辫根下,头戴一圆箍,用以束发;腹部垂一长方形布。这两个石人都无衣纹,其身份可能是平民或奴隶。



  到汉代时,我国石雕艺术品不仅有单件的,而且有成群成组的。其中最早的群像可以霍去病墓前的石刻群像为代表。霍去病是西汉武帝时期的爱国名将,在抗击匈奴中,六次出征,大败匈奴,杀伤、俘获、迫降10余万众,其中还包括王公数十人,从此打通了河西走廊,功劳巨大,不幸24岁病故。汉武帝伤心至极,治丧时,令大批铁甲军排在从长安到兴平墓地的55公里的路上为他送葬,并将坟墓修得像祁连山一样,并置石刻的牲兽表彰其功劳。在现今还保存着的16件石刻中,最具代表性的为“马踏匈奴”石像。该像的马昂首挺立,肌肉丰满,尾长拖地,姿态安静。马腹下一人仰卧,高鼻梁,络腮胡子,右手拿一张弓在作极力的挣扎。此石被公认为是为纪念霍去病的功勋而作。曲阜孔庙石雕也是一个石雕群,它包括汉石人亭中二石人,一是“汉故乐安太守麃君亭长”,一为“府门之卒”。二尊像均端庄浑朴,状貌威严。大成殿雕刻达到极高的水平。该殿中两山廊檐及后檐下水磨八棱石柱18根,为浅浮雕团龙祥云;前檐下10根,为深浮雕双龙戏珠,下衬山海波涛,上缀朵朵浮云。台下铺陈的石雕螭首,周围筑的双层汉白玉雕栏,也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从三国至五代的800年间,我国的石雕艺术,有了巨大的进步。这一时期的石雕作品在中国和世界艺坛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点击验证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