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他在书法、绘画方面均有重大成就,富收藏、精鉴赏,兼工诗文、禅学。他不仅是华亭派的代表画家,也是整个明代后期绘画的领袖人物。
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董其昌主张学古变古,但在书法神韵问题上的迷信观念,却比古人尤有过之”。存世作品有《岩居图》《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昼锦堂图》《白居易琵琶行》《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等。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戏鸿堂帖》(刻帖)等。
董其昌是中国书法史上颇有影响的书法家之一,其书法风格与书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赵孟頫妩媚圆熟的“松雪体”称雄书坛数百年后,董其昌以其生秀淡雅的风格,独辟蹊径,自立一宗,亦领一时风骚,以致“片楮单牍,人争宝之”。
董其昌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在绘画思想上他提倡“逸笔草草,但求形似”的文人画风,追求“墨戏”产生的阁帘效果、阁水看花。他把唐以来的绘画分为“南北”两宗派,尚南贬北,抬高文人画的地位,压制“浙派”山水。他提出的“南北宗论”,奠定了文人画在绘画史上的主导地位,成为之后300余年文人画创作的主要指导思想。
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董其昌主张学古变古,但在书法神韵问题上的迷信观念,却比古人尤有过之”。存世作品有《岩居图》《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昼锦堂图》《白居易琵琶行》《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等。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戏鸿堂帖》(刻帖)等。
董其昌是中国书法史上颇有影响的书法家之一,其书法风格与书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赵孟頫妩媚圆熟的“松雪体”称雄书坛数百年后,董其昌以其生秀淡雅的风格,独辟蹊径,自立一宗,亦领一时风骚,以致“片楮单牍,人争宝之”。
董其昌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在绘画思想上他提倡“逸笔草草,但求形似”的文人画风,追求“墨戏”产生的阁帘效果、阁水看花。他把唐以来的绘画分为“南北”两宗派,尚南贬北,抬高文人画的地位,压制“浙派”山水。他提出的“南北宗论”,奠定了文人画在绘画史上的主导地位,成为之后300余年文人画创作的主要指导思想。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