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越调剧团岳菊英鄢陵县南坞村演出《诸葛亮吊孝》

这是一位我在这之前并不曾听说过的演员——这是个不正常的情况。一位优秀的河南戏曲演员,我这个一直关注河南戏曲的资深戏迷不应该不知道。这唯一的解释只能是:有些剧团忙碌的是名利双收,他们的方向是往上走;有些剧团忙碌的是为下乡而无暇顾及其他,他们的方向是往下走。

越调在各类资料里都是“河南第二大剧种”的介绍。其实目前其发展态势早已是“河南第三大剧种”了。豫剧的旺盛力当然是越调所不能相提并论的,而河南曲剧这个源自乡野高跷队的只有短短不足百年历史的剧种,因唱腔丰富而简单易学、内容贴近生活而在河南及周边省市城乡遍地开花。而越调早在多年前就仅剩了位于周口市的河南省越调剧团和位于许昌的许昌是越调剧团两个名团。

越调的衰退,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越调的起源众说纷纭,但一般都认同其历史要早于中国四大剧种的豫剧。越调历史久远,发展经历了其鼎盛期,剧本上的成熟是有目共睹的。越调的传统剧目很多都是文采飞扬的,文学性很强,自然就逐步“庙堂”化了。

到了文艺繁荣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建国前就成名的申凤梅和毛爱莲成为越调的两杆旗帜,两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基本上就显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气势。

所以,现在越调舞台上能听到的唱腔,不是申腔就是毛调。周口是申凤梅的根据地,许昌是毛爱莲的根据地。申为须生、毛为旦角,故而,许昌就少不了学申者,而周口也少不了学毛者。

许昌越调在毛爱莲退出舞台后,无人能继承毛派唱腔,这应是许昌越调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周口越调稍好,有个学申派很著名的演员申小梅。

知道许昌越调有唱申派的,但没听说过是什么人,也没有想着一探究竟,因为知道申派的技艺不是说谁能继承就能继承得了的。包括现在已经是河南省戏曲家协会副主席的申小梅的唱腔,因为太刻意往其老师唱腔上靠,听着总是忍不住跟申凤梅相比,一比,就会觉得跟老师的差距还是太大。

拐过来说说今天的这位演员——岳菊英。

为了今晚的这篇博文,我找到了岳菊英在禹州市无梁镇下乡演出的一段视频听着写这些文字。

许昌市越调剧团因为毛爱莲的数十年领衔,故而到现在最为广大戏迷所熟知的剧目依然是毛派剧目,少有人知道许昌越调的申派继承者。

今年二月二,许昌越调剧团来了南坞村演出,舞台离乡政府也就百十米的距离,那天去拍了图片,刚好就是岳菊英老师演出《诸葛亮吊孝》。因为投入地拍图片,没有细品其唱腔,只是走远的时候听了几句。今晚又听她在禹州乡下演出时的唱腔,可以说说了。

大师们的作品是无法复制的,不管是戏曲,还是绘画、书法。

申凤梅先生早于1995年就离世了,她的唱腔一直广为传唱。申派唱腔能唱出其形已属不易,想唱出其神韵,更是不敢奢望的。申小梅的唱腔,肯定是目前学申者中独拔头筹的,但她的唱腔或是在刻意追求与老师完全相同,或是在刻意追求结合自身声腔特色唱出自己的味道,反倒总会给我一种不够放松、自然的感觉。

岳菊英的唱腔音质有厚度,又富有备磁性,这是唱申派的前提。

我不曾想到岳菊英的唱腔能颇具申派韵味。最值得肯定的是,岳菊英唱申派,不是在用力模仿,不是刻意追求某个位置某个感觉,而是完全用自身条件演绎属于自己的诸葛亮——当然,演绎自己的特色的前提肯定是经过了无数次甚至十年乃至数十年学习申派的不懈努力。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浸淫,才能达到今日的高度。我对岳菊英演绎诸葛亮的评价是:自然、平静。

申小梅学习申派肯定是有不少地方超出岳菊英的,但在唱腔的自然运用、平静演绎上不如岳菊英。岳菊英的诸葛亮,可圈可点之处颇多,她的表演、唱腔没有绷紧神经,倒是有种松弛感,让人感觉亲和、舒服。这是难得的。再则,岳菊英的妆也值得肯定。须生的妆,特别是女须生,不容易出彩,这需要农村所说的“大脸盘”。岳菊英青年时期肯定是个很大气的美人,五官端庄,气质内敛,有种与众不同的神采。想起侯宝林先生说相声,他说须生不能使小脸儿——顶上带冠,唇上挂髯,脸太小中间就剩“一指长”了,那实在不美观。虽是笑话,却不无道理。岳菊英的诸葛亮扮相就很儒雅、淡定、大气,很干净的,看着很美。

应庆幸许昌能有这样优秀的申派继承人。

图一:今天说一位河南越调演员。

图二:饰演鲁肃的是许昌市越调剧团的解国红老师,解老师在之前我贴的一组现代戏的图片里饰演的是个丑角,很有功底。到了这出古装戏了,又成了憨厚、正派的须生,听了他的白,感觉味道不错。

图三:因为是在南坞村演出,不少人都认识我,不方便靠太近拍图,只能这么站在舞台一角拉近镜头拍。效果肯定不如站在合适的位置。拍了几张,赶紧走了。

图四:舞台前当然是老人们的世界。其实年轻戏迷挺多的,比如网上极为热闹的戏曲论坛,都是年轻人为主的。但年轻人谁好意思站在前边看戏呢?农村也不是没有年轻戏迷,最近的两件事就让我挺意外的。一个是前段时间回家,邻居家的楼上震天响的河南戏曲唱段响了一整天,问问父亲,父亲说,邻居家的孩子结婚了,嫁来的姑娘爱听戏,不忙了就打开音响听,很是痴迷。另一个事情是前几天的事儿,那天晚上陪一个同事到村外散步,路上迎面碰见几个年轻时尚的小姑娘,二十多岁的样子,走着手里拿着手机,手机里播放着豫剧选段。

图五:三个小女孩没有看戏,也没有兴奋地在街上逛,而是蹲在舞台底下不知在玩什么游戏。

图六:看看什么人真正喜欢戏,看看什么人特别渴望看到戏曲演出。

省城郑州的演出市场,最广为人知的就是有演出了想法找到赠票,这是个让人汗颜的状况。城市人很多没有看戏的愿望,却演出不断,而农村戏曲市场上有大量的受众,却只能是每年看这么几天戏,比过年还要热闹、兴奋。

这是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走的方向却是错误的。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