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的生存与传承

在发展黄梅戏上,安庆目前正在尝试一些探索,例如开始向全国征集黄梅戏的相关剧本,并进行年度最具人气黄梅戏演员评选和开展校园黄梅戏大奖赛等。

21世纪经济报道 “一座有戏的城市”。这句语带双关的句子,曾被许多人用来形容安庆,一方面是对安庆进一步发展的一种期待,同时,也是对安庆黄梅戏繁荣景象的一种肯定。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其起源地虽然不在安庆,但却采用安庆方言进行歌唱和念白,一度被称之为“皖剧”,成为安庆对外宣传的名片之一,安庆市委书记虞爱华曾表示,安庆文化底蕴深厚,如果能将安庆最具影响力的黄梅戏利用好的话,对于安庆就是一笔财富。

深入民间的戏种

在安庆,如果想听黄梅戏,并不一定要花钱。这是因为,安庆的很多街道和广场,每到下午或晚上,都有很多民间黄梅戏爱好者自发地进行表演,自娱自乐的同时,也将街道变成了舞台。

我曾亲自体验了一回街头听戏的感觉,虽然没有专业的戏台和戏服道具,但听众却很多,听众或站或坐,有人甚至自己带了凳子,表演者也十分卖力。一位当地的居民告诉我,只要天气好,这样的场景基本每天都在上演,且演出的地点分布也较为广泛。

在发展黄梅戏上,安庆目前正在尝试一些探索,例如开始向全国征集黄梅戏的相关剧本,并进行年度最具人气黄梅戏演员评选和开展校园黄梅戏大奖赛等。

此外,安庆还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创办了“黄梅戏艺术节”,以前是三年一次,在这个氛围营造起来后,现在则采取“一年一小办,三年一大办”模式,在两次黄梅戏艺术节的间隙,举办黄梅戏艺术周吸引游客,文化节期间通常配合一些相关的招商活动。

安庆市政府的想法是,把安庆打造成中国戏剧之都,利用这张独特的名片带动经济发展,目前,安庆市建有中国黄梅戏博物馆,安庆市内的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也是全国唯一一所以戏曲命名的艺术类高职院校。

安庆黄梅戏剧院院长陈兆舜认为,如果要从文化促进经济发展这个角度来讲的话,目前来说安庆的黄梅戏做得仍不够,黄梅戏在企业培育和运作上并不成熟。目前,针对乡镇一级的演出由于成本问题已经越来越少,剧团一般选择中型城市或者大城市演出。自己养活自己很难,主要靠政府支持。

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表演系系主任潘文格则告诉我,由于需要对招生进行较为严格的把控,学院一年只招收60到70个新生,这其中能有10%-20%成才率就已经非常高了,最终能站在台上演戏的,能站得住的不可能太多。

断代之忧

安庆黄梅戏的发展,造就了《女驸马》、《天仙配》、《夫妻双双把家还》等一系列经典曲目,也塑造了严凤英、韩再芬、马兰等众多著名的黄梅戏艺术家,但此后,“名剧名角”逐渐稀少,“断代”的忧思弥漫不散。
陈兆舜告诉我,黄梅戏在安庆发展十分繁荣,有很强的群众基础。但如果从艺术的角度来讲,群众的街头表演并不能称得上是完完全全的黄梅戏艺术、也不能登大雅之堂,如果对黄梅戏不去培育和培养,不实实在在地推动一些事情,就容易出现“断代”的危机。

陈兆舜说,目前,安庆市政府对整个黄梅戏的投入在三千万到四千万元左右,其中,对安庆市主要的两个黄梅戏剧团的投资就达到两千万,加上安徽省方面的一些支持,每年的投入并不在少数。

陈兆舜认为,“断代”危机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新人的培养,二是对黄梅戏的引导和宣传仍不够。

在新人培养方面,陈兆舜认为,戏剧文化要进校园,这一点十分重要,这是一个播种和收获的过程,有可能影响到学生的一生。他还建议,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宣传手段十分重要,政府应对群众的相关活动进行引导,如规划好唱黄梅戏的场地,并提供相应设施等等。

另外,现在好的剧本,好的表演都比较缺失。潘文格告诉我,与以往相比,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招收的生源质量确实没有以前好,一方面是因为外面诱惑太多,戏曲演员收入无法与影视演员相比,另一方面,年轻人对黄梅戏的兴趣和热情在降低。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