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班思想与中国舞蹈教育

拉班思想与中国舞蹈教育

鲁道夫·范拉班是奥匈帝国的思想家、发明家、人类行动语言的探索者,在西方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但在中国却鲜为人知。他是谁?他对人类有什么贡献?他的学术思想和行动写作体系对中国舞蹈教育有何意义?这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拉班及其学术思想

鲁道夫·冯·拉班,奥匈帝国时期出生于匈牙利波兹尼地区(现为捷克共和国),德国贵族姓冯。他是一位有着丰富生活经验的建筑师、画家、舞蹈思想家,也是人类运动记录系统的发明者。他被誉为西方现代舞蹈理论之父、精神医学运动分析理论的创造者,其学术成果已广泛应用于人类学、运动学、体育医学、工业劳动、舞蹈教育等西方领域。

1920年,拉班开始发现人类活动世界的奥秘,从此,他的兴趣转向了这片尚未完全开垦的处女地。1926年,他的四部主要作品《编舞与死亡世界》出版,为后人探索动作语言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人类认识自己、认识人类宇宙及其奥秘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大门。

1928年,拉班的《书面舞蹈》(德语)在德国埃森会议上发表,这是一篇关于动作分析和写作的论文。它的成就以两大创新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一种是发明一种以人体为特征的记录人体动作的垂直三线频谱表。三线谱的中线代表人体重心,左右线代表人体左右两侧。

此外,直到1966年拉班去世,他从1939年开始的《编舞》一书才出版。在这本书中,拉班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在空间运动的基本规律。1941年,拉班开始与弗雷德里克·查尔斯·劳伦斯合作研究动作力学,这是一个旨在降低工人体力消耗、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研究课题。1947年,他们的研究成果终于在《努力》杂志上获得成功,这是唯一以英语词汇命名的作品。“努力”一词受“工业努力”和“文化努力”的影响。《力效》一书分析总结了人类活动中存在的八种基本力量形式,并以拉班独特的学习和学习方式对其进行了描述。此外,拉班还出版了舞蹈教育、动作大师等重要著作,构成了拉班的理论体系。他的拉班舞是拉班整个舞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少数中国舞者所熟悉。

拉班的思想充满了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他认为“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与其他任何艺术形式一样,都需要与传统有同样的联系”。他的许多思想,如“choseosophia”、“chorology”和“choroography”,都源于古希腊柏拉图时代的文化。他的运动符号灵感来自中国象形文字。他学习藏文和古埃及文字。有人认为他可能在18世纪汉普学习过法国芭蕾舞大师费尔特·博克。

拉班曾在其著作《编舞》中说,我研究了数百种绘画形式,介绍了不同的人物和符号,包括乐谱和舞谱,这有助于我拓展“编舞”的新形式,我称之为“书面舞”,很多人曾经认为拉班是一种新舞蹈的创始人。他的想法与芭蕾相反。相反,拉班不仅不反对芭蕾,而且鼓励学生在学校学习芭蕾技巧。他认为舞蹈在新旧之间没有区别,只有不同的形式。所以拉班不是一个历史的切割者。

拉班以这种方式看待动作的和谐,正是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他创造了自己的“母题描写”,这是人体动作分类的总纲,是研究动作逻辑关系、观察动作、分析动作、掌握动作的基本原则。在这个语法体系中,只有14种主语符号可以概括人类动作语言的基本词性关系。言语中各种动作部分的作用可分为分工和转换两部分。一切行动形式都是在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发展变化的。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