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调传承价值
大平调在河南地方音乐、戏曲历史等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值得引起关注。
大平调的唱腔属板腔体,唱腔吸收了其他剧种的精华,曲调行腔委婉动、高亢明亮、风格各异;伴舞独具特色,对研究古老的民间戏曲音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中国民族音乐具有持久的借鉴作用。
浚县大平调的音乐唱腔自成一家,有四百多支锣鼓曲牌,八十多种唱腔板式;在《打登州》、《御河关》等十几部传统戏里都有不同程度的(甚至有些整本戏)曲牌体音乐结构,从而为学术界提供了新的文化研究课题。
大平调传承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戏剧市场的滑坡,大平调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观众群体日渐萎缩,剧团生存和演出条件恶劣,缺乏后继的表演人才,这一古老剧种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
西路大平调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化,演员青黄不接,市场竞争能力不强,演出设备不能更新,演出收入下降,举步维艰,难以为继。
大平调传承人物
曹秀芝,女,汉族,1940年6月生,河南滑县人,国家三级演员,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平调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延津县申报。
杜学周,男,汉族,1940年9月生,河南滑县人,国家三级演员,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平调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延津县申报。
魏守现,男,汉族,1942年2月生,河南滑县人,国家三级演员,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平调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滑县申报。
张相彬,男,汉族,1964年7月生,河南濮阳人,国家三级演员,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平调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濮阳县申报。
何西良,男,1963年11月生,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平调代表性传承人,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申报。
李德平,男,汉族,1937年7月生,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平调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浚县申报。
吴从印,男,汉族,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平调代表性传承人,山东省东明县申报。
大平调保护措施
1992年,张相彬成立大平调戏曲学校,培养新学员。
2018年,“河南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系列丛书出版发行,为《大平调》等稀有剧种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基础。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成武县文化馆、菏泽市牡丹区大平调非遗保护传承中心、滑县大平调剧团、浚县大平调传承保护中心、濮阳县大平调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山东省东明县大平调剧团、延津县大平调艺术传承保护中心获得“大平调”项目保护单位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