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
沪剧,上海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沪剧起源于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和民间俚曲,在流传中受到弹词及其他民间说唱的影响,演变成说唱形式的滩簧。清代道光年间,浦江一带的滩簧发展为二人自奏自唱的“对子戏”和三人以上演员装扮人物、另设专人伴奏的“同场戏”。1898年,已有艺人流入上海,并固定在茶楼坐唱,称作本滩。1914年,本滩易名为申曲。1927年以后,申曲开始演出文明戏和时事剧。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称沪剧。沪剧是以表演现代生活为主的戏曲,其音乐委婉柔和,曲调优美动听,易于塑造现代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具有浓郁时代气息和真情实感的艺术美。
2006年,沪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Ⅳ-54。
特色专题
更多精彩阅读
更多 >带你走进傩戏里的傩文化
傩戏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文化之一,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意蕴。从中国古代商周时起,就把祭祀神灵作为重要的活动。“正八戏”统属巫教仪式
戏曲怎样组合声乐和器乐
中国戏曲的演唱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与专业技巧。由于中国戏曲的剧种众多,各剧种的演唱无论在咬字、行腔、润饰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特色,但又都具有共同的民族特点。虽然,在中国戏
《女驸马》不愧是黄梅戏的经典
山东地方戏曲的代表——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是流行于鲁西南及鲁中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具有浓郁的戏剧文化属性,又名“高调梆子”,简称“高调”或“高梆&rdqu
黄河故道“吹”出古韵悠悠 砀山唢呐简介
砀山唢呐是流传于安徽省砀山县的一种汉族传统音乐形式,属安徽省级非物质遗产。砀山县位于安徽省的最北端,苏、鲁、豫、皖四省七县市交界处,面积1192.92平方公里,人口91万。砀山县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