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词戏
南词戏,福建地方戏剧种,主要流行于南平地区。
南词戏最早起源于江苏苏州,原系一种坐唱曲艺。清代中期从浙江传入将乐县,境内城乡组建班社坐唱戏文,演唱者5~10人不等。在长期演唱实践中,此曲艺经民间艺人不断加工发展,吸收民歌小调之精华,逐步形成带有地方韵味的南词剧种。唱词曲调为八韵,每韵由七字组成,一曲八句。腔调变化以八韵为中心展开。乐器使用扬琴、琵琶、三弦、苏笛、京胡、二胡、板胡、笙、镜锣、铜钹、渔鼓等。民国初期,将乐县南词盛行,并逐渐在舞台化妆演唱,逢年过节、迎神赛会和富贵人家喜庆寿诞中必唱南词。曲会讲究,挂桌帘,摆香案,掌鼓板者坐上正中,主唱者依次分坐两边,各执乐器,按生、旦、净、末、丑行当扮唱。演唱内容多为折子戏或戏剧片断。
清中叶至民国期间,南词在南平得到了发展。清嘉庆年间成立了第一个班社“静逸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词得到进一步发展。1953年,在原有南词清唱的琴社基础上,南平成立了第一个业余剧团,并排演了第一个传统小折戏《井台会》,使曲种向剧种迈出了第一步。
南词戏的传统剧目有《白兔记》、《昭君出塞》、《白蛇传》、《秋江》、《僧尼会》、《拜月》、《借衣劝友》、《井台会》等。
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戏曲名片
特色专题
更多精彩阅读
更多 >带你走进傩戏里的傩文化
傩戏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文化之一,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意蕴。从中国古代商周时起,就把祭祀神灵作为重要的活动。“正八戏”统属巫教仪式
戏曲怎样组合声乐和器乐
中国戏曲的演唱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与专业技巧。由于中国戏曲的剧种众多,各剧种的演唱无论在咬字、行腔、润饰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特色,但又都具有共同的民族特点。虽然,在中国戏
《女驸马》不愧是黄梅戏的经典
山东地方戏曲的代表——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是流行于鲁西南及鲁中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具有浓郁的戏剧文化属性,又名“高调梆子”,简称“高调”或“高梆&rdqu
黄河故道“吹”出古韵悠悠 砀山唢呐简介
砀山唢呐是流传于安徽省砀山县的一种汉族传统音乐形式,属安徽省级非物质遗产。砀山县位于安徽省的最北端,苏、鲁、豫、皖四省七县市交界处,面积1192.92平方公里,人口91万。砀山县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