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曲艺

四川曲艺

四川曲艺是以四川民间说唱艺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其起源可追溯到汉代以前。

戏曲名片

  • 中文名四川曲艺
  • 类    型曲艺
  • 地    点四川
  • 民间说唱艺术基础

源流

1959年成都近郊出土的几尊东汉陶制说书俑,“击鼓说书,喜形于色”,可见当时说唱艺术就流行了。唐宋时期,四川民间说唱艺术更盛,且文化性更强。宋朝人岳珂就说:"蜀伶多能文,徘优率杂以经史。"清代,四川民间说唱艺术与外省传人的说唱艺术相融合,在语言、曲调、题材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品种多样又有浓厚的四川乡土气息的四川曲艺。在四川城乡的茶馆,书场等公共娱乐场所,随处都可以欣赏到曲艺艺人的表演。富贵人家每逢喜庆,也请曲艺艺人到家中"出堂会"。有一首嘉庆年间的《锦城竹枝词》描写当时成都的曲艺发展盛况:"清唱扬琴赛出名,新年杂耍遍蓉城,淮书一阵莲花落,都爱廖儿"哭五更";"萧条市井上初灯,取次停门顾客疏,生意数他茶馆好,满堂人听说评书"。民国时,四川曲艺仍很流行,街头巷尾、茶馆酒肆、烟馆妓院、旅店栈房等都有曲艺艺人的活动身影。城市里还出现了曲艺书场
在茶馆里请曲艺艺人综合演出或专场表演。如成都的"芙蓉亭"、"锦江茶楼"等都是有名的曲艺演出场地。三、四十年代,成都曲艺界涌现了李德才的杨琴、贾树山的竹琴、曾炳昆的相书和李月秋的清音,被誉为四川曲艺界的"四绝"。  

品种

四川曲艺,品种多样、各具风采,主要有:
四川扬(洋)琴,演唱时以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因而得名,素有"坐地传情"的嘉誉。最早的扬琴由盲艺人用情真意切的演唱和琴声来刻划人物形象,描述故事情节,表述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清朝乾隆年间开始流行于成都、重庆等地。后来,四川扬琴吸收了川剧和四川清音的长处,通过唱和道白,将叙事、抒情与戏剧表演融为一体,有层次地表现故事情节。扬琴演唱一般为五人,演唱生、旦、净、末、丑五种角色,分别操作扬琴、鼓板、小胡琴、碗碗琴、三弦,边伴奏、边说唱。扬琴老艺人李德才、刘松柏、洪风慈、张大章等对扬琴艺术的发展都有过独特的贡献。李德才的扬琴艺术,讲情动于衷而形于声",他的唱腔圆润清脆,悠扬婉转,音色甜美,行腔娓娓动听,被誉为"德派"。  
四川评书以说为主,明代以后流行于四川各地,它与北京评话、湖北评话、上海评书、扬州评书齐名。据《成都通鉴》记载,最早的四川评书是在市井搭棚设台,台上置一写?"评书" 二字的方形灯笼。说书艺人借用桌子、醒木、折扇、贴子等道具,以语言吸引听众,配以表演动作,加深听众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四川评书分"清棚"和"擂棚" (即"文案"和"武案")。清棚,是文人从事说书,少有动作程式,偏重文采,讲究"声、才、辩、博"的基本功,强调"抑扬顿挫,口齿利落"、"娓娓而谈,急徐有度"。"博喻广闻、妙语联珠"。擂棚,讲究语言与适当的动作配合,一般以第一人称进入角色,注重绘声绘色,摹拟形容,描述人物、环境,烘托气氛,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著名评书演员徐京手有劲、眼有神、身有形、步有法" 的精彩表演艺术、博得众好评。
四川竹琴又称道琴,原是道士劝善说道时用的一种古老说唱艺术,以竹筒鼓、简板和碰铃为伴奏乐器,民国初年始称竹琴。竹琴一般由一位艺人自打自唱,也有四、五人一组坐唱的。竹琴在四川各地广为流行,1914年,梁平、江北二县还举行过 "竹琴大会",各地艺人云集献艺,轰动一时。幼年代,竹琴艺人贾树山(人称"贾瞎子")吸收川剧和扬琴唱腔,丰富了竹琴的表演技能,创造了人们喜爱的"贾派"艺术。
四川相书又称"隔壁戏",凭口技演出,用一顶布帐子将演员和观众隔开,演员置身帐中用口技和折扇、铜铃、莲花落等道具摹拟各种声音,描绘故事情节和环境,虽只有一人表演,却能同时扮出人物对话(有时十几人对话),器物相击等各种声音。观众隔帐聆听,如身临其境。其表演节目颇为幽默,人称 “滑稽相书、话中有话。”
四川清音,民间又叫"唱小曲"、"唱琵琶"、"唱月琴"等,是一种叙事体的说唱音乐,清朝乾隆年间由四川的民歌小调发展而成。演唱者多为一人,左手击板,右手敲打竹鼓以掌握节奏。虽是方言演唱,很讲究字正腔圆,清丽宛转,顿挫抑扬,要有说话般的歌唱,又要有歌唱般的说话。清音的主要伴奏乐器为月琴,伴奏者有时也搭腔几句配合演唱。
四川金钱板又称金剑板、三才板,一般由单人演唱,以唱为主。道具是三块竹板,讲究打板的技巧,既可打出千军万马的雄壮气势,又可打出清风流水之委婉,配合说唱故事,一般用 "红鸾袄"、"富贵花"、"江头桂"、"满堂红。等四种唱腔配合手、眼方法,表现喜、怒、哀、乐,形式活泼,富有表现力。 
四川谐剧,民国时期产生的一种新型曲艺品种,由王永梭于 1939年首创。其特点是采用话剧手法,以博笑为手段,采用幽默风趣的四川方言,置严肃的主体于轻松活泼的笑料之中。一个演员、扮演一个角色(有时儿个角色)、表演一台戏、其他人物则通过演员的表演动作和神情,显示他们的存在,有些类似单口相声、独角戏和单簧,被誉称为"一人上场、满台生辉"。
四川荷叶,一种说唱兼备的艺术,有歌剧艺术的效果,只是不需布景、化妆而已。四川荷叶可以由一人表演,也可由多人同台演出。演员手持檀板(又称天桥)、铜钗(即苏铰),边敲打边表演,因铜钗的形状似荷叶,因此人们把这种独特的说唱艺术称为“四川荷叶”。
此外,还有花鼓、盘子、车灯、莲萧、莲花落、方言相声等,也各具特色。 
向下展开更多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