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采茶戏

阳新采茶戏

阳新采茶戏是一种流行于湖北省阳新县优秀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在采茶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戏剧剧种。
      2011年5月,江西省高安市、抚州市临川区,广东省韶关市申报的采茶戏(高安采茶戏、抚州采茶戏、粤北采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戏曲名片

  • 中文名称采茶戏(高安采茶戏、抚州采茶戏、粤北采茶戏)
  • 非遗级别国家级
  • 批准时间2011年5月23日
  • 申报地区江西高安、抚州临川区,广东韶关
  • 遗产类型传统戏剧
  • 遗产编号IV-65

历史渊源

阳新采茶戏 是流行于湖北省阳新县域的一个具有浓郁特色的传统戏曲剧种。其音乐由正腔、彩腔、击乐三个部分级成,其中正腔包括北腔、汉腔、叹腔、四平等,属板腔结构,曲调优美,可塑性大,是阳新采茶戏音乐的正腔。除了正腔外,彩腔也是该剧种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许多当地传统民间流传的灯歌、山歌、田歌、乡土气息浓厚的彩调小曲,以及道情渔鼓、各种传统民间风俗的情歌等,都是阳新采茶戏音乐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
阳新采茶戏通过戏剧表演的手法再现了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民生疾苦同时也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婚姻爱情、道德伦理、乐观向上的人文风尚。
二00八年,阳新采茶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盛开在鄂东南地区一支独放的山茶花”。作为阳新县知名文化品牌具有不可取代的文化价值。
自元代以来,各地就流传唱采茶的习俗,在元代散曲作品中,便有采茶歌的演唱曲目,并一直在民间流传,但采茶剧种主要成于明清时期。
阳新富河以南,如龙港、洋港、枫林、排石、木港等地,丘陵起伏,横亘绵延,盛产茶叶。据《兴国州志》、《阳新县志》载:阳新在宋代就被列为全国12个贡品名茶产区之一,年产茶叶29.5万斤左右。可见阳新种植茶叶历史之悠久,产量之多。每年阳春三月,嫩茶吐绿,姑娘三五成群,上山采茶,茶林一片葱绿,采茶男女放歌于万绿丛中,遂产生了采茶歌。
到清康熙年间,阳新成为重镇,境内群山罗列,湖泊交错,田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美誉,这种充裕的经济条件,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民歌、小调在此期间相当丰富。“放灯歌”、“划旱船”、“采莲船”、“打单鼓”等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也相继出现。
特别是每年正月十五,阳新盛行“玩花灯”,玩灯者将采茶歌和田间锣鼓融合传统民间小调即景演唱。表演形式为一男扮演小姐,另一男扮演小丑,另由二人骑纸马打圆场,表演者只需一张方桌、几条板凳即可,几乎不受环境限制。其特点是“锣鼓伴奏,人声帮腔”,一人唱来众人和,节奏明快,气氛浓烈。若在戏台上演出,乐队依然占据戏台中央,生、旦、净、末、丑各角色皆由男性来扮演,这种形式称之为“花灯调”。“花灯调”就是阳新采茶戏的早期雏形。
黄梅采茶戏传入阳新后,与当地花灯调相结合,再经过多代民间艺人不断努力与发展,才逐步形成了阳新采茶戏。李家高老人认为,阳新采茶戏与黄梅采茶戏是同宗至亲的姐妹戏曲,主要流传于湖北的通山、阳新富河以南一带,以及赣北地区的武宁、瑞昌和德安等地。 阳新采茶戏最早搬上戏台是在清朝中期,民间至今任保留了一百多座晚清时期的“古戏台”。当年这些古戏台曾广为流传的一些“花灯戏”如《娘教子》、《杨七郎》、《贺年》等就是阳新采茶戏的最初雏形。1964年,以湖北省音乐学院杨匡民教授为首的专家组通过系统挖掘、整理,增入丝弦伴奏,正式确定形成“阳新采茶戏”这一剧种。并在阳新县首次挂牌成立“阳新采茶戏剧团”。迄今为止,阳新县采茶戏剧团也是湖北省唯一的一个专业的采茶戏剧团。
从民间文化遗存来看,阳新采茶戏素有“三十二大本,七十二小曲”之称。实际上现存剧目有一百多出,其中大本戏有五十多本,小戏也有五六十出。多为传奇题材和民间生活故事。

经典剧目

阳新采茶戏有传统剧目100余个。采茶戏音乐由正腔、彩腔、击乐三大部分组成,正腔包括北腔、汉腔、叹腔、四平等。这类声腔属板式变化体,曲调优美、可塑性大、表现力强。彩腔包括专用小调插曲40余支,以彩腔为主的小戏载歌载舞、表演动作朴实奔放,情感质朴浓烈。采用方言演唱,人声帮腔。阳新县采茶戏剧团成立45年来,曾排演了大批优秀剧目,其中《闯王杀亲》、《张无奈拾印》、《三姑出宫》、《山中一片云》、《载梦的小船》等,都曾先后获得省级汇演各项大奖。同时涌现出了一批国家级的编剧、作曲、导演、演员等优秀人材,其中包括国家一级编剧俞畅识、国家一级作曲及采茶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家高、二级导演邢庭来、二级作曲肖新耀、二级演员向东桂、崔小牛、柯春莲、程国华、白瑛、费丽君、万幸福等一批知名演员,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多年来,专业文艺工作者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使这株根植于鄂东南山区的“山茶花”开放得更加绚丽多彩、艳丽芬芳。 
1、1974年,毛主席同志观看了采茶戏移植剧目《平原作战》选场和《杜鹃山》选段的电视演出。
2、1976年,王平将军同省委书记关广富一同观看了采茶戏《园丁之歌》。演出结束后上台亲切接见演员。
3、1982年创作剧目《闯王杀亲》荣获湖北省创作剧目汇演演出一等奖,创作二等奖。
4、1987年我团移植剧目《楼台会》中主要演员柯春莲、程国华参加湖北省青年演员比赛中荣获青年演员三等奖。
5、1989年创作演出的《张无奈拾印》获湖北省优秀演出奖。
6、1992年创作演出的《三姑出宫》荣获湖北省创作剧目作曲一等奖、编剧主演二等奖、导演配器三等奖。
7、1995年创作演出的现代戏《山中一片云》荣获湖北省新剧目展演作曲二等奖,主演费丽君荣获演员二等奖。
8、2003年创作演出的《载梦的小船》参加湖北省新剧目展演获各项大奖,2006年参加中国第八届艺术节展演并获得各项好评。
9、2007年,中央电视台7频道在《乡村大世界》栏目播出阳新采茶戏《三姑出宫》、《载梦的小船》等片段。
10、2008年折子戏《三回头》、《母女会》在参加湖北省首届艺术节中荣获优秀演出奖,其中剧中人物费丽君荣获演员二等奖,柯春莲荣获演员三等奖。
11、2009年参加湖北省第八届牡丹花奖比赛中,我团演出的《三回头》、《逼休》、《楼台会》、《雪中行》中费丽君、白瑛二位主演荣获湖北省第八届牡丹花奖。

传承现状

阳新采茶戏在当地已广为流传,街头巷尾、树荫纳凉之所、广场社区、甚至是田间地头等地都能听到采茶戏音乐的曲调。每逢年关时节、宗族大典、祠堂落成、庙会及各种庆典、红白喜事等礼俗活动时,接请戏班子唱采茶戏已成为阳新农村的一种风土习俗。作为一种隆重的礼仪活动,为把活动办得显赫隆重,由村长牵头各家各户摊派经费,唱大戏时,中途不断燃放炮仗烟花以示热烈。而最有意义的是,为显宗族是礼仪大邦,演出中场,由一帮青壮劳力一边燃放鞭炮一边扛着整只的生猪、生羊、鸡鸭、苹果、罐头等慰问品上台慰问并致辞。人们将其称之为“端夜台”。

传承意义

通过此活动彰显宗族的强盛与团结。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淳朴憨厚、热情好客的道德情操。 
向下展开更多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