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的唱腔音乐结构属板式变化体,其主要声腔板式有四种,即【二八】、【慢板】、【流水】、【散板】。
【快二八】,系【二八】速度加快的一种唱法。由于旋律简化,也可用1/4节拍记谱。演唱时由一支鼓签领奏则称【单签二八】,由两支鼓签领奏则称【双签二八】。并在过门音乐中加奏击乐,上句过门加两锣,下句过门加三锣,因此习惯上又称【铜器二八】。其节奏紧凑,唱腔豪放,属梆子戏的粗犷风格。
【靠板】,也作【踢脚靠】,系【快二八】的一种变格板式。在上下句中的第一词组后面插入击乐点子,以配合武将的跨腿、踢靠等表演动作,起炫耀实力的作用。
【紧二八】,属【二八】板式的变化板式之一。仍用【快二八】一般曲调,只把速度加快一倍,在保持节奏相对严格的形态下,用散板体记谱,并在每个上下句之间,分别插入两锣(单句)、三锣或五锣(双句),主要用于表现急切、紧张、昂奋等情绪。
【摇板】,也作【紧打慢唱】、【紧拉慢唱】。属【紧二八】的变化板式之一。“紧打”即梆子以」=320—420拍快速连击;“慢唱”则指旋律的自由讴吟,合称【紧打慢唱】,特别长于宣泄悲愤、激昂的情绪。
【凳板】,也作【搬板凳】、【上板凳下板凳】、【板凳调】,属【紧二八】的变格板式之一。此板式一般认为源出沙河调《千秋灯》一剧中马彦章、田孟其二人脚蹬板凳所唱的一段唱段,以后传播开来,遂为此种唱法之代称。词的上句多为三三律,梆子快速击节,一字一梆,表现一种急不可耐的紧迫情绪。
【乱弹】,属【二八】板式的变化板式之一,句格和唱法与【五音联弹】近同,但音阶跳跃较大,唱句也不太规整,三、四、五句均可嵌入。
【联弹】,属【二八】板式的变化板式之一。多为二人对唱时所用,板起板落,不闪不跳,过门省略,四平八稳,曲调进行和【乱弹】十分接近,多出现在全剧结尾处。有【五音连弹】等唱法----。
【倒梆】,也作【倒三梆】,属【二八】派生板式之一。上下句均分为两节进行,每节插入一个三梆子过门,故名。
【呱哒嘴】,属【二八】板式变格板式之一。词格有四字、五字、六字之别,但以五字句为主体。可单独组合唱段,也可与一般【二八】、【流水】交织演唱。基本规律为眼起板落2/4拍。常用于观阵、夸将等情景。
【快板】,也作【狗撕咬】、【乱八句】,属【二八】板式变格板式之一。节奏形式与【二八连板】相类,但须二人对唱,近乎争执、争吵,愈唱愈烈。
【二八连板】,属【二八】板式变格唱法之一。要求【闪板】起、【顶板】落,并调整、省略句与句之间的过门。演唱中常与【二八】板式交织混用。
【二八垛子】,属【二八】板式变格唱法之一。要求板起板落,即【碰板】起、【碰板】落,其与【二八连板】的主要区别即在于此。演唱中常与【二八】板式交织混用,尤长于表现坚定有力的宣叙。
【慢板】,也作【三眼】。有慢板、金钩挂、反金钩挂、 迎风板等板式,一般为三眼板。其上下句唱腔起于中眼而落于板上。上句落音较自由,下句落音豫东调和豫西调不同。慢板是豫剧唱腔中常用的板式之一。它的前奏过门有多种形式,其中最常用的有六梆、四梆、导四梆和迎风一梆等。慢板的起腔形式又分整板和散板两种。整板起的称为头句腔,散板起的是将上句唱栽板或大板起,从下句进入慢板。慢板中普通上下句的基本结构是将一句唱腔分为两个分句,中间有个小过门;全句唱腔之后,随句尾落音有一个八梆跟腔过门(也可以减少为四梆或完全省略)。慢板的行腔除上述最基本的结构形式外,还有通过局部的变化而产生出来的多种花腔。上句有头句腔、三句腔,下句有单过板、双过板等。慢板的收腔又称锁板,基本结构与普通的下句相同,只是收腔时速度大多渐慢,并随着收腔尾音有一个简短的过门。慢板的速度伸缩性较大,可以随其内容情绪的不同而用快、中、慢的速度。有【慢三眼】、【中三眼】(【中慢板】)、【快三眼】(【快慢板】、【金钩挂】)、【反快三眼】(【反金钩挂】)、【连环扣】、【哭剑】、【七折】、【五音】等板式。
【慢三眼】,属【慢板】的变格板式之一,即速度比正常【慢板】慢一倍。曲调和节奏则增加了许多装饰性变化,从而使旋律更加柔婉、俏丽、深沉、隽永。此种唱法最初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但仍称之为【慢板】(【三眼】);新中国成立后,为区别于一般【慢板】唱法,方以【慢三眼】称之。
【中三眼】,也作【中慢板】,即一般【慢板】板式。区别于【快三眼】和【慢三眼】等板式。
【快三眼】,也作【金钩挂】、【快慢板】,由【慢板】速度转换成快速度的唱法。传统程式中的【快三眼】是把中间的八梆大过门全部省略。由于速度很快,因而旋律需要简化,节奏需要明快,曲调力求少用花腔,形成一句接一句,字字相连,丝丝入扣。在传统程式中,虽有这种完全不用上下句之间八梆的典型唱例,但为数极少。大量的是基于人物情感和场景动作和舞蹈的需要,有时也用两梆,四梆和全过门的唱段。【快三眼】与【慢板】比较,除速度有慢速和快速之分,旋律、节奏有简繁之分之外。其起腔,上下句极其变格、【转板】、【压板】、【送板】等基本程式和变化规律也与【慢板】相同。
【反快三眼】,也作【反金钩挂】,属【慢板】变化板式之一,系【快三眼】的变化形式。其结构与【快三眼】略同,所别者,即上下句第一词组(三字)密集排列于慢板之中、末眼,使唱腔搭口紧凑别致,习惯上称这种唱法为【反快三眼】。
【连环扣】,属【慢板】变格板式之一。其整个唱腔结构与【慢板】同,只把上下句“八掷过门”删去一半(四拂),演员直接搭唱,环环紧扣。
【哭剑】,属【慢板】变格腔式之一,源自《哭商剑》(即《头冀州》)中苏妲己哭剑时的唱腔。曲调哀怨悱恻,其三唱、三说、三哭的结构方式,有较强的感染力。
【七折】,也作【七韵】,属【慢板】变格腔式之一,源自《春秋配·捡柴》一折和《白蛇传·断桥》一折中的唱腔。其特点是头句上韵唱词由七个乐汇组成和排序。
【五音】,也作【五音头】,属【慢板】变格腔式之一,系旦角专用唱腔。头句唱腔起伏跌宕,婉转优美,曲调别具一格;第二句则是变化了的“花腔过板”;第三句方转入一般【慢板】唱法。其旋律概出于“河南讴”赝腔部分。
【流水】亦为豫剧常用的板类之一,可分为【慢流水】、【快流水】、【流水连板】等。唱腔一般都是眼起板落的一板一眼的形式。可根据需要作不同速度的变化。曲调比较自由灵活,旋律流畅,节奏跳荡,既适用于表
现欢快活泼的情景,也适用于表现压抑、忧伤的情感。它还派生出垛板、两锣钻子等。它的主要特征是旋律中跨小节的切分节奏特别多,无论是唱腔的起落,还是唱腔旋律中的起伏、转折,大多出现在眼位上。流水板的上句落音较自由,下句落"5"或"1"音,在普通的上下句结构中,随着唱腔尾句的落音,一般都有跟腔过门。其前奏过门与【二八】基本相同,知识起板簧头不同。【流水】的起腔和收腔形式繁多。流水板类重点附属性板式主要有【流水连板】和【两锣赞子】等。
【慢流水】,属【流水】变化板式之一,速度上比一般【流水】较慢。
【快流水】,属【流水】变化板式之一,速度上比一般【流水】较快。
【流水连板】,属【流水】变化板式之一。
【两锣赞子】,属【流水】变化板式之一。
【散板】,也作【非板】、【飞板】,无板无眼,节奏自由,是一种朗育式的唱腔,属于散板类。此外,散板类有【散板】、【滚白】(【哭滚白】)、【导板】(【裁板】)、【回龙】(【倒板】)、【叫头】(【叫板】)等。又有哭韵、行韵、绝韵三种格式。哭韵表现悲痛、哀怨的情感;行韵多用于吐诉叙述,绝韵适用于表现果断、激昂的情感。一般用【非板】的唱段都较短,四、六、八句即转入其他板式。
【滚板】,也作【滚白】、【哭滚白】,属散板一种变化板,无板无眼、半说半唱的一种表现悲痛之极的哭诉念白。因为常常是许多句连在一起,念时一句接一句,字字紧追,句句相连,节奏短促,扣人心弦。
【导板】,也作【裁板】,属于唱段开唱头句,起到起腔的作用,有引导之意,故称。
【回龙】,也作【倒板】,系豫剧中一种击乐过门程式。其使用是在【散板】或【摇板】唱腔之后,下韵甩腔叫起【导板】时,经【回龙】而导入其他板式。一般唱腔形式为“【导板转回龙】”
【叫头】,也作【叫板】,有【三叫头】等样式。
以上四大板类的唱词一般都是用"三、三、四"格律的十字句,或"二、二、三"格律的七字句。有时也用一些字数不等的长短句,如二八类的【呱嗒嘴】即以五字句为基础,散板类的【滚板】即为有唱有白的散文体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