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的说唱俑与戏弄俑

唐代寺院为宣扬佛教,常以讲唱形式述说佛经故事,以吸引听众。讲唱时,还可加用乐器伴奏。其讲唱的文词称作“变文”。十九世纪末,在敦煌莫高窟发现变文作品,其中有讲唱佛教故事的,如《阿弥陀经变文》、《维摩诘经变文》、《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等,也有讲唱民间故事和历史故事的,如《孟姜女变文》、《伍子胥变文》、《秋胡变文》等。有一篇《王昭君变文》,为五代抄本,在当时流传很广。唐代诗人吉师老《看蜀女转“昭君变”》诗云:“妖姬未着石榴裙,自道家连锦水滨。檀口解知千载事,清词堪叹九秋文。翠眉嚬处楚边月,画卷开时塞外云。说尽绮罗当自恨,昭君传意向文君”。反映了民间女艺人演唱《王昭君变文》的情景。西安西郊曾发现一组唐代说唱俑。一长须长者讲唱,神态幽默。两人伴奏,一人吹笙,一人做双手弹拨状,乐器已失,似为琴筝类乐器。这是一组生动的唐代说唱艺人形象。

隋唐时期,有带故事性的歌舞表演,由艺人装扮某一角色,用歌唱、说白和动作,表演特定的情节,称为“歌舞戏”。唐杜佑《通典》载:“歌舞戏有《大面》、《拨头》、《踏摇娘》、《窟儡子》等戏”。唐段安节《乐府杂录》曾记述当时的歌舞戏节目。唐代又有“参军戏”,由“参军”和“苍鹘”两个角色表演,一人扮演曾任“参军”的官员,一人从旁戏弄,多具滑稽调谑因素。歌舞戏和参军戏为中国戏曲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唐五代陵墓中多次发现戏弄俑。如西安西枣园唐墓戏弄俑,一老者拱手仰面、神态怡然。西安插秧村唐墓戏弄俑,双腿微曲,握拳作态。西安十里铺唐墓戏弄俑,缩颈歪头,双手交叉胸前,面容嬉笑。五代南唐李昪墓戏弄俑,一人穿翻领舞衣,袒露胸腹,扬袖而舞,表情诙谐有趣。

图片资料



...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