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与“鄂派黄梅戏”

黄梅戏,根生于湖北,叶茂于安徽。20年前,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把黄梅戏请回娘家”。

当时,身在安徽的杨俊,因为饰演黄梅戏电影《孟姜女》,与马兰、吴琼等并称为黄梅戏“五朵金花”,一时享誉全国。

声名鹊起之时,杨俊放弃安徽黄梅戏土壤,带着艺术梦想只身来到我省黄梅县,开垦尚处蛮荒之地的“鄂派黄梅戏”。

排练、创作、教学,杨俊对湖北黄梅戏的发展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建设黄梅县黄梅戏剧团(现为湖北省黄梅戏剧院),为剧团招兵买马,举办黄梅戏速成班,承担教学,延伸黄梅戏舞台。

在女人最好的生育时期,她甚至放弃了生孩子。“因为有这么多的排练、创作,是整个形势把你往前推,有一种使命感,我与湖北黄梅戏也结下了一生的情缘。”
伴随着她的努力,创造了我省黄梅戏历史上的多个第一:由湖北电影厂和长春电影厂合拍的电影《血泪恩仇录》,是黄梅戏史上第一部电影;黄梅戏《貂蝉》,填补了第一个电视连续剧飞天奖;大型现代戏《未了情》,填补了黄梅戏首个文华奖;《未了情》、《双下山》双双获得梅花奖。

传统黄梅戏已形成固有的模式,例如《女驸马》是才子佳人,《天仙配》是天上人间,鄂派黄梅戏则更加注重历史和现实。杨俊介绍,《和氏璧》是历史剧,《未了情》是现代戏,宣扬奉献精神,《双下山》关注人性的开掘。

有人说,杨俊这一路走来都充满了设计。“不管是贬是褒,如果拿这句话用在我的艺术上,那是对鄂派黄梅戏艺术进程的设计,而不是人生得失的设计。”“我成名在安徽,成就在湖北。”

湖北是杨俊的第二故乡,她现在已是湖北的媳妇,“能吃辣椒,性格中也有几分豪爽。”

黄梅戏好听、好学,因此也易流于平庸。为此,杨俊一直在寻找艺术突破与创新,希望黄梅戏走到都市、走近千家万户。2008年,她从黄梅来到武汉,重新开创艺术的新天地,寻寻觅觅中,有了《妹娃要过河》。
在剧中,杨俊饰演十八九岁的土家山寨主女儿阿朵,对于她来说,无论是表演,还是体力,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杨俊感叹:“黄梅戏从来都是温婉贤良,可是土家族人表达爱情却很直接,有时甚至是泼辣,充满燃烧力。”龙船调与黄梅戏,直接与含蓄,古典与现代,都完美融合在《妹娃要过河》中。“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在享受我的舞台。”《妹娃要过河》是杨俊沉寂七年后的一次展现,爆发。“湖北的黄梅戏还在建设之中。我是个垦荒者,摸着石头过河,希望留下一部作品,留在人们心中,留在湖北黄梅戏发展的路上。”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