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黄梅戏发展的肥沃土壤

第五届艺术节突破了以往“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办节模式,全面提升黄梅戏艺术的硬软件水平和城市文化软实力,黄梅戏艺术节在成功举办了四届后,已列入全国节庆50强,是安徽省五大重要节庆活动之一。

《黄梅韵》,3年前的第五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的情景历历在目,2009年10月30日下午3:18,汉玉捐赠仪式在艺术节开幕式上举行,同时举行的还有黄梅戏艺术中心暨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揭牌仪式。

它们是历届艺术节结出的硕果中的一枚,也是促进新一届艺术节乃至黄梅戏发展的肥沃土壤。

提升突破了以往办节模式

第五届艺术节突破了以往“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办节模式,全面提升黄梅戏艺术的硬软件水平和城市文化软实力,黄梅戏艺术节在成功举办了四届后,已列入全国节庆50强,是安徽省五大重要节庆活动之一,2008年3月还获得首届节庆中华奖“最佳文化传承奖”。为此,第五届艺术节,我市斥资近亿元建设了黄梅戏艺术中心和中国黄梅戏博物馆,
黄梅戏艺术中心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菱湖风景区的皖江公园内,占地面积1316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982平方米,由主楼和辅楼两部分组成。主楼剧场部分主体建筑6500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地上三层为多功能艺术中心部分,观众厅部分为两层,平面大致呈马蹄型,演出厅800座,是集演出、创作、研究、展览、陈列、艺术制作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艺术活动场所。

辅楼主要为小剧场和中国黄梅戏博物馆,也是全国唯一一家黄梅戏艺术专题博物馆。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陈展面积1800平方米,由陈列区、宣教区、互动区、戏剧资料信息研究中心、办公区和设备区组成。基本陈列以黄梅戏的发展历程为主线,分“黄梅之乡源远流长”、“黄梅绽放梨园奇葩”、“梅开数度生机无限”、“凝心聚力再创辉煌”四个篇章。向人们讲述黄梅戏的起源、发展和兴盛,涉及了剧本手稿、名演员道具、古戏台模型、代表性乐器等。可通过巨型多媒体显示屏、互动电子触摸屏、幻影成像、雾幕成像等现代科技手段,展现传统戏曲艺术的魅力,大大改善了安庆市黄梅戏演出的场馆条件,同时也有力地促进黄梅戏历史资料的发掘和整理。

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必然也带来了经济的硕果。共有近千名客商参加艺术节。2009皖台(安庆)经贸洽谈会、2009安庆投资说明会、项目对接会,一大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我市比较优势的产业项目成功推介,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有识之士,成功引进了54个项目落户安庆,投资总额达151.51亿元。

传承展现兼容并蓄的“大黄梅”

除了展示历史,亮相珍品外,本届艺术节仍旧传承了历届的精华,继承“艺术盛会,群众节日”这一主题,表现了广泛的群众性,本届艺术节开、闭幕式暨文艺演出均首次在露天举办,现场人数1.5万人左右。同时,皖南七市戏曲票友大赛高潮迭起,广场文艺演出天天精彩,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覆盖全市,市县(区)共开展了10大类50余项系列活动。

本届艺术节打破了“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办节模式,打出“以节为媒,以戏会友”的口号,“大黄梅”意识不断树立,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以黄梅戏为主旋律,有机结合现代时尚元素,展现黄梅戏与其他艺术形式相融合的多样性,展现出一个兼容并蓄的“大黄梅”。在近半个月的时间里,来自湖北、江苏和我省各地的16台黄梅戏大戏轮番登台。其中,有4台来自省级剧团,即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两台:《雷雨》、《徽商胡雪岩》,湖北省黄梅戏剧院一台:《李四光》,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1台:《中秋月圆》。有5台来自市级剧团,即:安庆市再芬黄梅艺术剧院两台:《美人蕉》、《江淮儿男》;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两台:《徐锡麟》,《红楼探春》,滁州市黄梅戏剧团一台:《血泉》。有7台来自县级剧团,即:江苏盱眙黄梅戏剧团一台:《梦雪》,湖北省黄梅县黄梅戏剧院一台《奴才大青天》,安徽桐城市黄梅戏剧团一台:《桐城六尺巷》,安徽怀宁县黄梅戏剧团一台:《独秀山下的女人》,安徽望江县黄梅戏剧团一台:《阿珍》,安徽宿松县黄梅戏剧团一台:《孤山妈祖》;安徽省太湖县黄梅戏剧团一台:《山梅》。

值得提出的是,本次艺术节共展演的16台新剧目,其中现代戏占了6台,不仅剧目多,而且质量和水准都较高,是新世纪黄梅戏现实题材剧目的一次集中展示。分别是:《李四光》、《中秋月圆》、《山梅》、《江淮儿男》、《梦雪》、《血泉》。

这6台戏有两台来自湖北省。《李四光》讲述的是伟大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光辉而平凡的一生。整台戏用散文化的笔触将李四光一生中的闪光片断串联起来,让观众从各个不同侧面了解李四光,从而了解到老一辈科学家为了科技兴国,虽“百折而未悔”的精神。湖北省地方戏剧院演出的《中秋月圆》,讲的是农村妇女玉蝉在家苦等出外打工三年不回家的丈夫李春和,结果在八月十五中秋月圆之际,等来的丈夫却要提出和她离婚。该剧通过一个家庭的恩怨纠葛,折射出当代人的价值观、伦理观以及情感态度,都在经历比以往更为强烈的震撼和嬗变。

太湖县黄梅戏剧团演出的《山梅》则以现实农村生活背景中,塑造了一个具有传统美德的农村妇女形象。

江苏盱眙县黄梅戏剧团的《梦雪》也是一曲感人之深的现代戏。15岁的少女梦雪因脑部胶质肿瘤于2007年1月12日辞世。临终前她嘱咐要捐献出眼角膜。她捐献的眼角膜让两名患者重见了光明,这也使她成为迄今为止最年轻的人体器官捐献者,其感人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这台戏是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人情之善,女性之美。

滁州市黄梅戏剧团带来了现代戏《血泉》。这是一部以淮南战役为背景的战争情感剧,是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剧,该剧从策划、编剧、到导演等都由本地艺术工作者担纲,是一部土生土长戏,也是一部恪守传统,坚持走“朴素”路线的朴素戏剧。

我市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演出的《江淮儿男》是一部以汶川大地震为背景,展示了江淮男儿心系灾区,冒着生命危险千里赴灾区投身抗震救灾的故事,是一曲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戏。

开创促使艺术节走向市场化、国际化

艺术节在开闭幕式、文艺演出的形式已逐步定型的基础上不断的改进、充实、完善的同时,“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办节模式破除后,如何更好的进行市场开发促使艺术节走向市场化、国际化又成了一个新命题。

“将艺术节进行系统的市场化运作起步较晚,第五届艺术节市场开发计划算是第一次完整的系统运营方案。”第五届艺术节市场开发的负责人王利他主任说,他同时也负责今年艺术节市场开发工作。

艺术节作为我市最大的一项节庆活动,走的都是先例,所以根本无经验无案例可循,于是他对上海世博会、北京奥运会等国家、国际项目的市场开发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吸取他们的运作模式成功经验的同时,分析安庆市场的特点,寻找着适合安庆适合艺术节的模式。从2009年6月到10月,一天天的加班中,计划方案一点点的完善细化,开发项目一步步的开展推进,合同协议也一份份的签订落实。

第五届艺术节,在推出16台黄梅戏新剧目,取得54个项目洽谈签约的同时,也成为了市场开发规模最大、筹措资金最多的一届艺术节。

同时,第五届艺术节,市场开发部还承担着开闭幕式主会场及市内节庆氛围营造的工作,从创意设计到实施落实都由王利他,他说:“当时,开闭幕式在皖江文化广场举行,那是一个开放式的大广场,在场地规划设置、艺术设计、秩序维持、安全管理上存在着较大的难度,所以当时我面临的问题是,设计的方案既要降低安保难度,又要满足大型户外活动并起到氛围营造的作用。”十来天后,一个可容纳12000个座位的封闭式广场形成了,他们采用钢架结构为广场搭起了封闭式文化围墙,一夜之间用技术手段处理过的围墙以假乱真,引得大量市民纷纷驻足并摄影留念。

第六届届艺术节的市场开发工作从5月份开始至今,已取得了不少成绩,由于第五届的铺垫,此次企业对于黄梅戏艺术节市场开发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明显提高,企业品牌品质也有较大提升,他说:“我们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正努力将艺术节的市场开发工作做成一个影响力较强的品牌,并不断在节庆氛围营造和筹资工作上取得突破,为艺术节贡献更多的力量。”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