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越剧院为新生代演员度身定制的新戏《李商隐》引重视

上海越剧院为新生代演员度身定制了一台新戏——《李商隐》,魄力很大,投入不小,引起上海戏剧界人士的重视,也引起了一大批越剧迷的关注。

李商隐是晚唐最杰出的大诗人,与李白、杜甫齐名,若就对后世的影响而言,他超过了杜牧。46岁去世,留下诗作近600首。李商隐的诗风深情、缠绵、绮丽、精巧,在唐诗中独树一帜,表现出一种扑朔迷离而又精致婉转的感情。关于他的婚姻,《唐才子全传》中有如下几句话:“王茂元镇兴元,素爱其才,表掌书记,以子妻之。”上海越剧院院长李莉在成功创作了京剧《成败萧何》等几出好戏后,又根据胡叠、罗琦的《锦瑟》改编,精心写成一台大戏《李商隐》,写出了李商隐在爱情与恩情间的痛苦徘徊,最终以良知作出选择——失意于官场而成为千古诗人的感人故事。

该剧对几位青年主演来说,挑战是巨大的。她们都是“80后”、“90后”,在越剧舞台上,已有相当的知名度,但更多是在复制前辈艺术家的名作名曲。这一回,上海越剧院有意为她们搭建一个全新的高台,完全让她们担纲合作演一出新戏。因为李商隐在越剧的历史上,尚无前例可援。这个人物有别于传统越剧风流小生的形象,他有步入仕途的抱负,但由于介入了牛、李党争,结果造成一生不得志,要让这样一个不幸的大才子在越剧舞台上活生生地站起来,是一次巨大的“转型”。但纵观全剧,饰演李商隐的演员和她的合作者们基本上都不辱使命,完成了人物塑造的任务。


“徐派”小生杨婷娜出演主人公李商隐,从26岁得中进士演到46岁垂暮之年,从小生到老生,从出场时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到饱经恩怨情仇、痛苦纠结,再到老年神清气定,大彻大悟,演得尽力,层次分明。和杨婷娜配戏的是“傅派”花旦盛舒扬,饰演李商隐的妻子王燕眉,清纯可人,活泼聪慧,善良忠贞,唱、做、舞蹈都相当好。在“一寸相思一寸灰”的那场戏中,通过大段唱腔,把对李商隐忠贞不渝的爱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老生吴群饰演的令狐绹也不错,人物分寸和演唱节奏都把握得很好。另一位小老生蔡燕饰演武将王茂元,人物性格爽朗幽默,表演松弛,给人印象深刻。她们出了力、流了泪,但她们的辛苦没有白费。这几位新生代的演员在导演陈薪伊的严格调教下,在创造高难度历史人物的舞台实践中,经过刻苦排练,研读李诗,表演上了好几级台阶。

在《李商隐》排演之时,陈薪伊提出要求,戏中所有合唱伴唱均应采用李商隐的诗句。编剧为此翻遍李商隐全集近600首诗篇,力求形成诗韵浓烈的唱词风格。从演出效果来看,这个创意是好的,使全剧的“书卷气”浓郁。李商隐的诗歌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笔者以为,李诗的精华在剧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可以增加文学色彩,使全剧更具其独特的意韵。不难看出,戏的主要唱段和伴唱中出现的李诗,大多和剧情是贴切的。如开场与结尾的主题歌伴唱:“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年华。……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含蓄地点明了这出戏的主题。还有李商隐《无题》名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表现了有情人之间那种难分难舍的心情,爱情虽受挫折但至死不渝的意志,点缀在戏中也非常恰当。在时隔20年后,李商隐已须髯花白,幕后又吟咏他的名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首诗脍炙人口,观众都听得懂,和人物的心境、戏的意境也是吻合的。

但是,李诗的插入,也带来了观赏上的另一个难题。观众要费力地听唱词、看字幕、揣摩诗意,不断从欣赏戏的美感享受中游离出来,造成审美的阻滞。

此外,该剧有些地方值得研究。如舞台意境还可进一步诗化,李商隐的恩师令狐楚也不必写得那么狠毒。此外,第五场戏李商隐舞剑,大砍枯荷,表演虽尽力,但并不能真切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李商隐》的最后一场极为精彩:20年后,曾为宰相又被放逐的令狐绹一无所有;“一生襟抱未曾开”的李商隐却诗誉满天下。他们在令狐楚的墓前相遇了。师兄令狐绹痛苦地低下了自己的头,而李商隐回答师兄的忏悔,说道:“人生在世,得为失,失为得,得失尽皆于自然也!”李商隐的“得失论”使这出戏的主题升华了:晚唐虽然失去了一名官僚,却成就了一位诗名远播天下的大诗人。这就是“得为失,失为得”的哲理之所在。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