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寒彻骨梅花扑鼻香——专访青年秦腔演员惠敏莉

“辅助社会教育,启迪民智,移风易俗”,这是西安易俗社的办社宗旨,一百年,任岁月磨洗,易俗社宗旨不变。在“易俗社百年庆典”系列活动如火如荼筹备之际,记者专访了易俗社第17任也是迄今唯一一任女性社长惠敏莉。

一番寒彻骨 梅花扑鼻香——专访青年秦腔演员惠敏莉

乍暖还寒时候,春意正浓。记者坐在惠敏莉略显逼仄、却让人心生温暖的小办公室里,听着她唱完整段改编自贾平凹《秦腔》的同名剧,看着她眉宇间自信满满,由衷感到易俗社百年传承的经久魅力。在这一百年的时光里,有许许多多的秦腔人呕心沥血诲人不倦,不断将易俗社的薪火相传,惠敏莉作为其中一员,把演艺生涯的23年甚至是今后更多的时间留在这里。

从山里娃到名角的坎坷之路

说起惠敏莉,很多喜爱她的戏迷都熟知她的舞台风范,但光鲜的外表下总掩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惠敏莉不讳言说起那段艰辛时光,也正是那个时代那个光景,成就了今天的她。“我是山里走出的孩子,要看看这个世界的精彩。”惠敏莉感慨道。从黄陵到延安再到鲁艺,从黄土高坡到省城西安,她踏平坎坷终成大道。

家庭的影响与她走上演艺之路密不可分,父亲是个忠实戏迷,总是千方百计寻求听戏的机会,哪怕是给戏院卖票,等到快结束时瞅上一眼也如痴如醉;作为教师的母亲深知要想在秦腔事业上有所斩获,就必须让天赋秉异的小敏莉在后天进行系统的训练。也正是得益于这样开明的家庭影响,惠敏莉迈上戏剧学习、表演道路,从此再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

1984年,著名艺术家田华在看过《三对面》后大加赞赏,她抱起小公主的扮演者惠敏莉说:“你这个娃娃可要成为陕西戏剧的希望啊。”进入易俗社后,惠敏莉的戏剧天分被不断挖掘。“我真心的感谢老一辈艺术家们对我的支持和鼓励,不断为我推陈出新、量身打造新的剧目,我的荣誉证书三等奖有100厘米厚,二等奖80厘米厚,一等奖60厘米厚,这不仅是我的个人荣誉,更是对所有戏剧工作者的褒奖。”惠敏莉如是说。

从演员到管理者的华丽转身

个人戏剧事业取得的不断成功,使得惠敏莉几乎无暇顾及个人的生活。为了支持她的演艺事业,真诚的男友等待了她六年时间,直到家人一再催促,已成“大龄剩女”的她才短暂放下自己的戏剧事业,成立家庭结婚生子。而让惠敏莉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随着心爱的儿子出生后,她的身材已完全走样,连基本的群众演员角色都再难担当。放弃还是坚持?惠敏莉选择了后者。对她而言,只要能再次登上深爱的舞台,无论吃多少苦她都愿意。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秦腔的受众群和其他传统剧目一样,观众在减少、市场在萎缩,西安易俗社也面临着空前的生存压力。惠敏莉和其他演职人员一样:回家待业。此时,家庭成了她唯一坚实的依靠。在爱人的劝导下,她报名去电大进修了戏曲声乐方面的大学课程,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她又一次做出了惊人之举:请教老艺术家编戏指导,自己掏钱出专辑做磁带。这一次不经意的学习深造经历,把她的戏剧事业推向又一个高峰——成功竞聘成为西安易俗社业务副社长。

从演员到管理者的华丽蜕变,让她不断求知,知识上的短板通过学习不断得以完善;而省委党校的经济管理研究生学习经历也让她在管理岗位上更加游刃有余。“从1989年开始,我就再没有和易俗社分开过,到现在已经23年了,只要易俗社需要我,我就不会和她分开。易俗社的百年庆典是每一个易俗社人努力的结果,我希望她能在百年之后还会继续英姿勃发。”惠敏莉说。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