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莎话剧受追捧

《无人生还》、《空幻之屋》、《死亡陷阱》……说到上海近几年来最火的话剧,就难免不让人想到阿加莎·克里斯蒂了,几乎每次阿加莎系列的话剧要上演,身边的朋友都会向记者抱怨抢不到票。至今还有不少人为没看到前阵子刚刚演出结束的《原告证人》而深感遗憾,又纷纷打听下轮演出在何时,预备一开票就立刻去买票。“阿婆戏”为何在沪上如此受欢迎,记者通过采访发现,这股持续了几年的“阿婆热”并非空穴来风。

观众:喜欢阿加莎阐释的人性魅力

不得不说,阿加莎话剧的观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忠实的读者群,记者找到了一位阿加莎的超级粉丝王小姐。和一般的“阿婆迷”一样,王小姐最喜欢那一步步抽丝剥茧的推理过程和她对人性的洞察,“关于人性的剖析很到位,故事往往不到最后一刻,谁都不知道结局会如何,阿加莎是个很擅长揣摩人性和思维的老太太。”

阿加莎的作品被搬上舞台后,王小姐也自然变成了忠实的观众,“看话剧和看书的感觉完全不一样,看书要完全靠自己的想象,而话剧则是把内容完全展现在面前,故事变得更加紧凑,演员们的表现也很精彩。”王小姐透露自己最疯狂的一次就是在上海看完《命案回首》后,又赶去南京看了一遍。

记者还发现,近年来“阿婆戏”的热演还带动了一批新观众,之前在《无人生还》现场,记者采访到的陈先生就是第一次进剧场看话剧,陈先生表示自己之前没看过话剧,但身边的人都喜欢,尤其是阿加莎系列,每次一有新戏就开始抢票,“这次我也让朋友抢了一张,没想到话剧很精彩,不像看书那么累,看来以后除了看电影,我又多了一种休闲方式。”

制作方:制作严谨是根本

提到阿加莎的戏,就不得不提到制作方捕鼠器工作室,制作人童歆永远都记得07年第一部《无人生还》还没排练,票就已经卖完并且需要加演的情景,“当时话剧还没有现在那么热,现在想来,运气真好。”但是童歆也透露,个中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并且不都是一帆风顺的,“《侦查》就是亏本的,当时家人很担心,因为一部戏亏本也就意味着后面的戏要冒更大的风险,说句玩笑话,做话剧这事儿比股票还不靠谱。”制作人童歆表示,“阿婆戏”的成功首先离不开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扶持,“我们和话剧中心投资对半,风险对半,而且他们提供给我们的都是最好的演员,像宋忆宁、许承先、吕凉等艺术家的精彩表现也是观众爱看我们戏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阿加莎有20多部剧本,但并不是每部阿加莎的戏都适合搬上舞台,捕鼠器工作室便挑选了其中的10部适作品。与时下的一些“快餐”式话剧不同,从翻译到选演员到舞美布景再到排练演出,一部“阿婆戏”要花上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准备,“用不用心观众一看就能看出来,我们一部戏的成本可以抵得上有些剧团的5部戏。”据童歆回忆,《空幻之屋》的道具是从英国的跳蚤市场买回来的,大到家具小到眼镜充满了英国旧时代的感觉,使得戏的质感一下子就上去了。

“我们将坚持一贯的制戏精神,仍旧保持一年制作一部新戏的速度。”童歆表示,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他们还将推出阿加莎·克里蒂斯另两部重磅大戏《蛛网》和《迈向决定性的时刻》。

剧场:优惠活动吸引观众

话剧艺术中心副总经理喻荣军认为阿加莎戏剧在上海取得成功的最大原因就是每年都平步稳定地发展,“一边排练新戏一边也不忘老戏的重演,阿加莎戏剧已经成了话剧艺术中心的一个品牌了。”

此外,优惠活动也是吸引观众的一大法宝。其中,最盛况空前的要数去年5月14日推出的阿加莎4部话剧的半价销售活动了。令主办方出乎意料的是,活动引来数千粉丝购票,最早的观众更是早上6点就来排队了,有些忠实粉丝更是一买就是几千元的票,为自己买,还要帮身边很多朋友同事们带,“相约一起看阿加莎的戏,已经成为我们工作之余的主要休闲方式之一了。”

喻荣军还向记者透露,今年《无人生还》将被带到北京演出,另外三部《原告证人》、《侦查》和《空幻之屋》也将前往南京进行巡演,“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阿加莎戏剧的行列中来,我想,再火上几年应该没问题。”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