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也玩“裸奔”

南京演出市场,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一台商演如果没拉到冠名赞助,十有八九是要亏的。但上周在南京大行宫会堂上演的悬疑话剧《无人生还》,却主动拒绝了赞助商的“冠名”。这台被业内戏称为“裸奔”的演出,为何要对冠名说“不”?

对此,演出主办方浩扬文化公司吴玮玮总监道出原委,“如果只看眼前,我们一定会要冠名赞助,因为可能光靠冠名费就能收回成本了。但从长远看,这样的做法将极大地伤害演出市场。从过往经验看,绝大多数返还给赞助商的门票都被送来送去,既培养了很多到处要票的观众,又让黄牛从中得利。南京的演出市场为什么一直无法跻身一线,屡屡与精品演出擦肩而过,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此外,冠名还容易造成票价虚高。他进一步解释说,按照行规,返还给赞助商的门票必须要达到一定金额,为了尽可能地少返票,主办方就把票价定得很高。市场上很多的“千元票”,就是这么来的。

赞助商拿到赠票之后,多是送给关系客户和单位员工,但他们往往并不是这场演出的目标群体。送到最后,很多票不是“烂”在了拿赠票的观众手里,就是被黄牛低价收走,伤害了真正想看演出的观众。“对赞助商,我们是又爱又恨”,南京一位演出商对记者说,“拉到赞助对减轻我们的票房压力肯定有好处,但一想到每次要送出去那么多票,我就心疼。你想想看,如果一个人来看演出,发现自己花680元买的票,在黄牛那儿只卖四五十,你觉得他下次还会买原价票看演出吗?这样,演出市场就被毁了。”

演出商的忧虑不无道理。南京的很多演出场所,只要当晚有演出,就经常有黄牛在兜售门票,一般都能打到三折以下。一位姓韩的老戏迷私下跟记者说,“我看演出从不先买票,都是当晚去剧场买黄牛票。一张上千元的票,在黄牛手里常常100元就能买到。”但这次在大行宫看《无人生还》,老韩的经验却失灵了。场外虽也有不少黄牛,但他们不是在卖票,而是在收票,逢人就问“有多的票吗?”看到这个场景,吴玮玮一点也不奇怪,“我们这次对门票做了严格控制,除了必要的工作票外,其他一张都不送,黄牛自然就拿不到票了。”

拒绝冠名,听上去很美。但没了赞助商,没人分摊成本,单靠卖票能盈利吗?能!当晚的演出,大行宫会堂全场1300多个座位,爆满!其中散客购票占比超过85%。

《无人生还》是江苏首届戏剧年开幕之作,从本月起到年底,南京观众每月都能看到一部悬疑话剧。在拒绝冠名的同时,此次演出还打出了“低价牌”。单场演出最高票价380元,50%以上的门票在180元以下,50元的学生票超过10%。为了降低成本,主办方做了很多尝试。公司负责人介绍说,“这次是打包运作,9场演出签的是同一家制作方,都在一个场馆里演。这样不管是场租还是演出费,都能降下来。另外,这次我们没做任何‘硬广告’,都是通过网络营销、活动推广等方式进行宣传。成本降低了,票价自然也就下来了。”

如果说低价能吸引观众走进剧场,那演出品质的好坏,则将决定“回头客”的多少。以往在南京上演的话剧,多以搞笑类型居多。这次主打的“悬疑牌”,借影视圈正火的“谍战剧东风”,可谓独辟蹊径。尽管该剧没有名人、明星、名导助阵,但剧本相当过硬。《无人生还》是“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经典之作,这部戏更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成熟作品,此前已在全国演过100多场,好评如潮。当晚演出时,悬疑的气氛贯穿始终,强烈的现场代入感让观众的心始终拎着。“真是太震撼了,比在电影院看大片还过瘾。”看完演出,龙虎网论坛观影团一位网友直抒胸臆。

赠票,是多年困扰南京演出市场的一大顽疾。此次《无人生还》拒绝冠名的做法,其实是在向“赠票”发起挑战。是成功走过钢丝,还是像堂吉诃德一样倒在风车前,还有待市场的验证。“第一场就能盈利,让我们更有信心了。”吴玮玮说,“目前南京的话剧演出市场还不成熟,如果还像以前那样,总是把票价定得很高,靠拉赞助来抵消成本,靠大量的赠票来撑场面,尽管能赚钱,但那只是一锤子买卖,只会造成恶性循环。拒绝冠名,主动把票价降低,其实是一种姿态。我们想告诉观众,别再去买黄牛票了,如果你真正喜爱话剧,就来买票吧。在让利于观众的同时,这样做其实也是在培养一种文化消费习惯。一个成熟演出市场的形成,需要这样的尝试和努力。 ”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